高质量推进旅游国际合作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质量推进旅游国际合作 一、 高质量推进旅游国际合作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持续推进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旅游交流,巩固新加坡、韩国、泰国、越南等传统国际旅游市场。支持各地开展特色对外旅游交流活动。适时组织旅游业界赴境外重点客源国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等来粤开展考察踩线活动。 二、 旅游行业产业链及价值链 自然景区是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相对而言餐饮、住宿、交通和娱乐等要素往往需要依托于景区资源,并且依赖其展开各项业务。旅游业的主要产品是依靠旅游资源为消费者提供的各类旅游服务。旅游业涉及相关子行业众多,涵盖旅游消费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可满足旅游消费者各个层面的需求。从整体旅游行业来看,其上游为各类旅游资源,下游直接面向消费者。从细分行业来看,旅游行业内涉及酒店、餐饮、商贸、运输、娱乐、服务等众多相关行业,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旅游产业链,其中部分相关行业互为上下游,且关联度较高。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适应市场多样化趋势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现代旅游产业集群。中国的旅游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集群化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旅游业爆发式的发展时机已经初步成熟。 三、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出现了稳步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水平也有随之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些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假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公民就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走出去看看的期望值提高,可以性增加,旅游成为现实。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黄金周的出现,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四)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一个面积大国和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大,旅游价值高,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 旅游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业主要指标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旅游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高品质旅游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成为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望至2035年,建成更高水平的旅游强省,高质量的旅游供给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业综合功能全面发挥,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旅游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旅游业成为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重要力量。 五、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一)从消费主体来看 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已经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生活选项。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新阶段,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国民大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未来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将继续增长。根据《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 (二)从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来看 旅游消费空间将由团队的封闭世界转变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80后、90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一批服务于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信息、产品等内容的在线旅游企业出现,使自主、自助旅行更加便利。散客旅游的消费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游客和市民的空间隔离到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广泛涉及目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游客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从市场主体来看 旅游业经营模式将由单一旅游企业主体转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跨行业商业主体在旅游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程度加深的基础上,旅游业各细分子行业的业务板块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趋于多元化。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BAT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在线旅游、旅行社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四)从产业内容来看 旅游产业正在由狭义旅游商业范畴扩展到广义的大旅游商业领域。旅游行业的开放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形式的变化,共同推动旅游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对于旅游景点,在传统景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的同时,包括华侨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北京798为代表的开放式文化创意地等更多新类别景区或非景区也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对于旅游交通,在传统的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基础上,高铁、动车的开通为更多旅客远距离出行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满足异地自驾的租车服务快速壮大,成为自助游游客常用的旅游交通形式。 六、 旅游行业发展壁垒 (一)行政许可壁垒 旅游资源通常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国家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和风景区内相关业务开展等均制定了严格的行政许可程序。除了旅游主管部门外,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环保、卫生、规划等部门也根据职责分工实施对各类旅游饭店企业的监管,并核发相关运营资质许可,行政许可进入门槛较高。 (二)资金壁垒 旅游行业是以密集资金投入形成的以旅游景区为主体,通过管理和服务的全方位运作,提供综合性服务产品的企业。因此,旅游行业通常前期资金投入大、周期长,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行业进入的门槛。同样,索道缆车的特种设备属性决定了前期投入资金量大,给拟进入企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三)管理技术壁垒 旅游行业的成功经营依赖于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需要特有的管理模式、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先进的营销体系。尤其是对于提供食、行、游、娱等多方位服务的旅游企业,因涉及业务面较广,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管理技术水平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凭借先进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才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配置、高效管理,最终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在区域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管理技术水平也是旅游行业一个较高进入壁垒。 七、 当前我国旅游业出现的问题 (一)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层次较低 当前全国很多景区,尤其是各个山区小景点,由于彼此间恶性竞争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经营,相互合作少,游客消费成本高,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着尴尬瓶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变必然引起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要求旅游集团从单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购、娱横向延伸,从满足单纯的游览需求向专业和多样化需求的纵向延伸,以应对旅游业总量和结构上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报道称,我国旅游产品牌化多样化进程缓慢。国内旅游行业在品牌化多样化方面优势不足,尽管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取得了大部分旅游景区在挖掘自身文化内涵、细化景观设计、更新旅游理念、扩大延伸旅游层次方面进程缓慢,仍面临产品重复性高、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导致对门票旅游经济的严重依赖。中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前进,旅游已走进普通家庭,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阶段。未来五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5亿人次。但中国旅游产品数量供给不足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与游客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样化进程缓。 (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问题依然存在 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较低,当前我国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经营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挂靠现象普遍,加剧了低价恶性竞争;旅游商品购物点、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虚高标价,导游获取回扣问题严重。虚高标价,导游和经营点相互勾结,从而获取回扣在旅游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既严重影响了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质量,也不利于自助式的散客旅游的壮大发展。此外,我国各个旅游城市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现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海鲜大排档等旅游餐饮点短斤缺两,以及黑团黑车甩客现象等都是游客常有的投诉。《光明日报》等报道称,当前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较低。 1、市场定价不规范 买卖双方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部分景点定价随意。 2、服务标准不统一 旅游消费活动链条多,一旦出现合同条款不明晰、各项活动安排服务标准和责任界限模糊。此外,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旅游服务行业的人才总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人才整体素质偏低,旅游教育支撑不足,人才保障机制和开发机制相对滞后。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三)政策规划不到位 当前不少旅游景区存在着重开发、轻规划,先开发、后规划的现象,开发规划工作没有摆在重要位置,规划意识淡薄。特别是在景区开发初期,建设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明显。有些景区虽然在开发前制定了规划,但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或是景区内各投资主体只进行了局部规划,缺乏总体规划、统一规划,还有科学、统一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再加上管理部门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不利,导致旅游开发失控。此外,由于景区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权力过于分散,群龙无首,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因此景区无法制定和贯彻统一的开发建设规划,旅游主管部门对景区的纵向管理职能也受到了进一步削弱,景区内无序开发、恶性竞争在所难免。中国报告大厅关于《中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点周围,遍布着各种散发小广告、让游客参加价格低得离谱的旅游团、或者自称是导游可以提供讲解的人。每到多部门联合执法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时,这些人马上销声匿迹;联合执法行动结束,他们又全回来了。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经连续多年报道北京地区的非法一日游现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顿市场,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赵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国整顿市场秩序做得比较好的城市,但野导依然存在。旅游部门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共同执法,而这种联合执法无法常态化。 八、 旅游业的特点 (一)旅游业的综合性 这一特点是由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决定的。旅游者的消费过程虽然只是其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这一片段却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全部内容。为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就要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为其提供服务,这必然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只有这些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旅游者的全部需求得以满足。 (二)旅游业的依赖性 旅游业的依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需要以旅游资源作为依托,在旅游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不现实的。二是有赖于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