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1. 班级开展了主题为“品绿水青山,抒豪情壮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品绿水青山】①那拉提草原,冰雪逐渐消融,山谷xiá长,山清水秀,一幢幢特色民居若隐若现一朵朵野百合,在高山雪地的映衬下,迎着微凉的春风轻轻摇曳;舞姿婷婷袅袅;那纤细的腰肢,柔弱而坚强②伊犁杏花沟,______的山谷里,野杏林______山谷的青翠与杏花的粉黛______,粉红缀枝,香风漫漫这些杏花铺天盖地而来,仿佛为草原铺上了一层花毯杏花暖香袭人,在浅红之上施了一层薄薄的胭脂,宛如姑娘的笑靥那是春天的语言,是生命的zhàn放③春光易逝,花开有时,但若因此以为新疆的花季是短暂的,那就大错特错了气候变化多样,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从天山南麓依次往北看,几个月都会在花海中徜徉④湛蓝天宇,雄鹰展翅,大美新疆,陌上花正开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xiá长 zhàn放(2)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纤细 新疆(3)给第①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赏经典语言】(4)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第②段空缺处,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恬静 疏密相间 相映成趣B. 幽静 随处可见 相映成画C. 安静 参差披拂 争先恐后D. 寂静 井然有序 遥相呼应(5)在上文第③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该句语意连贯完整。
抒豪情壮志】(6)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小明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你为其补出下联上联:陌上杏花暖 下联:______7)请你保护绿水青山写一条标语答案】(1)狭;绽 (2)xiān;jiāng (3)示例:美丽的那拉提草原 (4)B (5)由于 (6)示例:平原万象新 (7)示例:山水连接你和我,生态保护靠大家详解】【小问1详解】狭长:读音为,xiá cháng;意思为,既窄又长绽放:读音为,zhàn fàng;意思为,开放小问2详解】纤细:读音为,xiān xì;意思为,非常细新疆:读音为,xīn jiāng;意思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文章第①段主要描写的是那拉提草原上春暖花开的景物,有狭长的山谷、特色民居、随风摇曳的野百合,尽显那拉提草原的美丽,据此可以拟定标题为:美丽的那拉提草原小问4详解】恬静: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寂静:指没有声音;安静,很静第②段第一空表示山谷的环境清幽,并不单单指没有声音,所以使用“幽静”更恰当。
疏密相间:松紧有度,形容事情安排得有条有理随处可见:在哪个地方都能见到,指事情非常普通,常见 参差披拂:长短高低不齐,随风飘动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第二空表示野杏林在山谷里非常常见,到处都是,所以使用“随处可见”更恰当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相映成画:相互衬托着,显得像一幅画卷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第三空表示山谷里的青翠和粉黛两种颜色相互衬托,如画卷一般美好,所以使用“相映成画”更恰当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多样”,所以空格处应补充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故可填“由于”小问6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先观察上联,“陌上”点出地点,“杏花”点出事物名称,“暖”点出特点,是“名词+名词+形容词”的结构,据此拟写下联即可如:湖边柳色新小问7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标语内容要与保护绿水青山相关,同时要朗朗上口,有号召性例如:鲜花还需绿叶扶,山水更需大家护!2.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七律D.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在人间》等答案】A【详解】【详解】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C.《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五律;D.《在人间》的作者是高尔基;故选A3.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②夜晚来临,月光如水③夏日清晨,薄雾轻笼,山色空濛 ④大伙都会搬着竹椅子、木凳子、草席子,聚集起来乘凉⑤葫芦峪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⑥傍晚时分,霞飞漫天,炊烟袅袅A. ③①⑥②④⑤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 ⑤③⑥②④①【答案】D【详解】【详解】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分析整个语段可知,文段的内容是介绍“我”的家乡葫芦峪的分析各个句子,从①中的“这”可知这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对整个语段其总结作用,据此可知应排在最后据此可排除AC⑤是领起句,引出“葫芦峪”这个地方。
据此可知⑤应排在第一位据此可排除B③⑥②④按时间顺序排列,先写清晨,即③;然后写傍晚时分,即⑥;最后写夜晚来临,即②;④写夜晚来临人们做的事情,据此可知语段的正确排序应为:⑤③⑥②④①4. 班级组织“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完成阅读卡名著阅读策略内容呈现问题《简·爱》关注人物我不是只鸟儿,也没有落进罗网我是个自由自在的人,有我的独立意志,我现在就运用它,决心要离开你分析所给语段中“我”的人物性格:(1)______《红星照耀中国》关注情节红军从金沙江迅速北移到四川境内→刘伯承与彝族部落歃血为盟→先锋队强渡安顺场→_________→强渡大渡河取得胜利请将(2)处情节补充完整 《儒林外史》关注语言他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赏析所给语段的讽刺手法:(3)______【答案】 ①.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独立 ②. 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 ③. 运用刻画人物心理和语言的细节描写,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详解】【详解】①考查人物性格要联系选文的“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现在就要运用我的独立意志离开你”等句中的“独立意志的自由人”“独立意志”等关键词即可概括出简•爱的人生追求是自由、平等和独立。
②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并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这部分的情节写的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形联系原著内容,从“率领红军先锋部队进入彝族境内的是指挥员刘伯承,他熟悉这个部落民族,而且能够说几句彝族话他同彝族的总首领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可概括出刘伯承与彝族部落歃血为盟;联系“先锋部队由彝族战士带路,通过狭隘的山间羊肠小道,悄悄地到了大渡河南岸安顺场镇”可概括出:红军悄悄地到了大渡河南岸安顺场镇,安顺场的渡船无法及时让红军过江,红军需要从泸定桥上的过江,于是先锋队强渡安顺场联系“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在奔腾的河流上,紧紧地抓住铁索一步一抓的爬向前进”可概括出: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联系“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可概括出:强渡大渡河取得胜利据此可知补充的情节应为: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③考查分析作品特点或特色的能力。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这部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匡超人原来是一个孝顺的、勤奋刻苦、淳朴本分,有担当的人,但后来却变得成自私、冷漠、无情的人 小说通过对比,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内容中呈现的是匡超人逼迫娘子回乡一事,是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委婉地讽刺,通过对匡超人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这里通过描写匡超人的心理和语言描写,讽刺了匡超人在科举制度下人性发生的扭曲5. 毕业前夕,班级召开了“面向未来”主题班会请你引用所学的古代诗文,完成班主任老师的毕业寄语相识犹在昨天,离别却又在即,但也不必太过伤感,因为“(1)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班级,“博学而笃志,(2)______”(《论语》),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共同收获过成长的欢乐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3)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你们生逢一个顺风顺水的时代。
将来,希望你们坚守“(4)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的正义人格;也希望你们心系百姓,拥有“(5)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博大胸襟,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无须气馁,要坚信“(6)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最后,让我们一起逐花而行,赴一场山花的盛会,开启一段新的旅程!【答案】 ①. 海内存知己 ②. 切问而近思 ③. 潮平两岸阔 ④. 冰霜正惨凄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⑥.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详解】【详解】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易错字有:己、忧、沧6. 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
B. 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 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 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答案】(1)D (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详解】【小问1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