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西藏藏族自治区拉萨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褶皱(zhě)            臀部(diàn)                 骨骼(gé) B.潮汐(xī)          驮着(tuò)               携带(xié) C.陨石(yǔn)            衍射(yǎn)                  排斥(chì) D.熔化(ròng)       深渊(yuān)             铱(y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漂移       陆地       缓慢       豪无疑问 B.汇聚       流逝       碰撞       两栖动物 C.恐龙       灭绝       悲惨       天衣无缝 D.覆盖       措施       膨胀       冰天雪地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因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②从狭小的冰洞里限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③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④慢慢从乐石堆上走下来 ⑤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A.①②⑥⑤③④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⑤③ D.④⑥⑤③②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众代表积极讨论并认真听取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C.通过《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播出,让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D.莲花台风景区成为我省继崆峒山、麦积山、敦煌鸣沙山风景区后第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请从课文中找出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句子。 ⑴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社会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神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异:惊异,奇怪 B.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C.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D.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欲穷其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C.忘路之远近                        闻之,欣然规往 D.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动荡不安社会现实的不满。 B.从村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招待不速之客渔人可以看出,桃花源生活安逸,民风淳朴,全无外面世间的尔虞我诈。 C.文章结尾把外人寻找桃源的过程写得扑朔迷离,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性和奇幻色彩,也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 D.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桃花源记》是一篇山水游记。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理解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李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oC,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 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 2.“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什么?[来 3.产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 4.在这几段文字中,除了举例子,作者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5.在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时,作者一共举了两个例子,有必要吗?为什么? 6.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文中哪句话所说的意思一致?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先讲述了卖炭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和驾车运炭的经历,接着写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揭露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2.古诗中叠词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说说本诗所用的两处叠词是如何刻画人物、表达诗人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一位同学在做摘抄时,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傅雷家书》两本名著中各摘抄了一段话: A.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B.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这两段话有着不谋而合的观点,请你试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制作送别礼物、布置个性房间、安排朋友聚会、规划全家出游……生活处处需要付出热情。温馨的设计,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请以“温馨的设计”为题,写一个小片段,文体不限。(2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