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折腰(zhé)     冠冕(miǎn)     枉然(wǎng)     惟余莽莽(mǎng) B.风骚(shāo)   呢喃(nán)       飘逸(yì)        红装素裹(guǒ) C.嘶哑(sī)       鲜妍(yán)       摇曳(yè)        成吉思汗(hàn) D.娉婷(pìng)   滔滔(tāo)       妖娆(ráo)       还看今朝(zhāo)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B.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废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C.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D.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B.通过展示具体的5G信号使用范例,让人们能更清楚地了解5G可以为日常生活带来改变。 C.穆旦于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 D.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词名句填写 1.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崔颢《黄鹤楼》) 3.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 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______          。” 6.离愁是对相聚的期盼,正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所写:______ ,______。 7.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与水有关的连续两句古诗句:______ ,______。 8.许多仁人志士都抱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表达了“______,______”的报国志向。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蔚然(茂盛)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辄醉(就) B.林霏(弥漫的云气)     佳木秀(茂盛、繁茂)        醉翁之意(情趣) C.晦明(暗)            岩穴暝(昏暗)             寓之酒(寄托) D.负者(失败)          伛偻(腰背弯曲)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B.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C.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D.颓然乎其间(精神不振地坐在众人的中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一步一步地把读者引入佳境。 B.选文第②段,抓住山间独特的花、木、风霜、水、石等景物的特点来写四季变幻之美,精确而恰当。 C.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全文运用骈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 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②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注释】: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面诗句中与“月是故乡明”中的“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完全不同的是第(       )句。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写出诗歌的深层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相信你有过把自己铸造成器的种种努力,一定也见过同样专心致志铸造自己的同道。回顾过往,你一定有不少联想与思考。 题目: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体(诗歌除外)自选;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