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江山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属引(zhǔ)  绝𪩘(yǎn)      阙处(quē)    素湍绿潭(tuān) B.沿溯(sù)    略无(lüè)  凄异(qī)        重岩叠嶂(zhà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曦月(xī)      哀转久绝(zhuàn) D.御风(yù)  襄陵(xiāng) 长啸(xiào)    隐天蔽日(b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 B.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了要怎样孝敬父母,比如尊敬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说话要和颜悦色,还要帮忙做家务。 B.鲁迅的《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C.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D.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疾,对反腐败斗争充满希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邵阳的山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邵阳人,也孕育了特有的“霸得蛮”的邵阳精神。 C.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直接性默写填空 吴均《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3)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独绝。 (4)_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 (5)____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6)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 (7)泉水激石,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9)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10)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短文两篇》,回答后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多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   辉映;          晓雾将歇 消散 B.夕日欲颓   萎靡、衰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 C.念无与为乐者   思念;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D.怀民亦未寝   睡觉;       月色入户   窗户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土共同赞叹的啊)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晨昏冬夏四个时间段都是存在的啊。) C.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覆盖着水中交错的藻、荇。)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与它一样奇妙的景色了。) 3.以下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是(       ) A.《答谢中书书》虽然仅有六十余字,却括古今、含四时,兼顾晨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如山水相映之美、缤纷的色彩美、声响的动静结合之美。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写到承天寺见到张怀民,只用“亦未寝”三个字,略去相见时的对话,省了不少笔墨,使文章显得紧凑、简洁。 C.作者遵循“欲睡一一起行一一寻张怀民一一相与步于中庭一一绘景一一抒怀”的思路,行文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D.《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承天寺”点明游的地点,“夜”点明时间,作者游览在空明澄澈、亦幻亦真、藻荇交横的水边庭院,书写自己复杂微妙的心境。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花婆婆 林紫 ①雨不紧不慢不大不小地下着,这是江南特有的黄梅天,把整个城市下成了个水世界。 ②正是清晨上班时分,车水马龙。人行道上游走着红伞绿伞花伞,远远望去,如飘着一朵朵水汪汪的红蘑菇绿蘑菇花蘑菇。 ③我眯起眼迎着风卷起的水雾匆匆步行赶往单位,走到华鑫大酒店门前时,一声苍凉的呢喃从对面传来,抬眼望去,前方拐弯处闪出一位老年女丐,瘦小的身子披了一件补丁摞补丁的雨衣,花白的乱发从雨帽中披散开,一张核桃般风干的脸,左手端着个盘子,右手拄着根拐杖在风雨中蹒跚。 ④我心中好一阵怜惜:这位老妪怕有七十多岁了吧?她的儿孙呢?她的家呢?遭遇了什么厄运令她在老迈之年孤苦伶仃沿街乞讨?我并不富有,但我总是无法从可怜的残疾人和老丐眼巴巴的目光下漠然走开。我赶紧打开钱包,摸出一张五元的票子捏在手中,我希望这点钱能给老妪带来一餐饱饭一丝温暖。 ⑤老妪颤颤巍巍走近了。混浊的老眼企盼着我,将盘子托起。 ⑥“妹子,要白兰花不?” ⑦一股浓郁的花香袭来,掀开湿湿的白纱布,盘子里整整齐齐码了一堆洁白的白兰花,用细铁丝挽了个扣,一头插一朵。长长的花瓣伸展着,闪着冰肌玉肤之光泽,像极了少女翘起的“兰花指”。 ⑧原来是位卖花的婆婆,我暗笑自己什么眼神。 ⑨“妹子,带一对白兰花吧,香一日哩。”老婆婆将拐杖扔下,拿起一对白兰花举到我眼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是意味深长的笑。 ⑩枯藤般黑瘦的手,举着一对水灵灵的“兰花指”,这巨大的反差闪电般爆裂出一种蕴含深意的美,诉说着衰败与新生、一瞬与永恒的千古命题。 ⑪有俊男靓女从我们身边擦过,他们心事重重步履匆匆,没有人肯拿出一分钟来解读这幅经典的画面。我顿生唏嘘之感:昔日那些轻盈的卖花姑娘呢?那一串串风铃般脆生生的叫卖声呢?莫非文明发展到今天,人非要老得不成样子了,才分外珍惜大自然天成的美丽和芬芳,用苍凉的呢喃劝世人与之共享么? ⑫“带一对吧,妹子。不贵哩,三角钱。”老婆婆很想做成一笔生意。 ⑬“卖一对花,您老人家赚多少?”我接过白兰花挂在胸襟衣扣上。 ⑭“五分钱。” ⑮五分钱!现在一个角币掉在地上人都懒得弯腰捡。我看着这位衣着寒酸的老人,将五元钱塞到她手里说:“婆婆拿好,不用找了。” ⑯老婆婆幽幽看了我一眼,笑得更欢了。 ⑰“难得妹子惜老怜贫,我是在卖花,不是乞讨,怎好不找钱呢?”她说着从衣襟里掏出一个旧布包,一五一十找了一把零票子放到我手上,笑眯眯地说:“意外之财得不得,挣来的饭吃得心安。” ⑱老婆婆拾起拐杖,一步一点朝前走去,车轮轰鸣中又响起了苍凉的叫卖声:白兰花…… ⑲回望老人佝偻的背影,羞愧加感动潮水般漫过我的身心,当一些寡廉鲜耻者在灯红酒绿中追名逐利之际,这位贫寒的卖花婆婆却用她的辛劳诠释了什么叫尊严。 (原文载于《珠海特区报》,有删改) 1.请根据文中“我”对卖花婆婆的态度、情感变化过程,完成下面括号内容的填写(括号中填一个词语即可)。 (       )→羞愧、感动→(        ) 2.第⑪段为何写有俊男靓女心事重重从“我们”身边擦过? 3.联系上下文,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老婆婆将拐杖扔下,拿起一对白兰花举到我眼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是意味深长的笑。 (2)回望老人佝偻的背影,羞愧加感动潮水般漫过我的身心。 4.文章结尾说,“当一些寡廉鲜耻者在灯红酒绿中追名逐利之际,这位贫寒的卖花婆婆却用她的辛劳诠释了什么叫尊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甲)、(乙)两诗中都出现了“鸟”的意象,请分别结合两首诗中画线句的内容,说说诗人借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望岳》和《春望》,内容都围绕“望”字展开,请简要说明在两首诗中诗人分别望见了怎样的景观,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修改病句。 (1)仔细地端详着老师,发觉他老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 许多王 老师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以“那段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