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àn),山门圮(pǐ)于河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kǎn)穴 C.棹(zhuó)数小舟,曳(yè)铁钯(pá) D.是非木杮(p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摇蓝       喧闹        字帖          气势磅礴 B.臂膀       崎岖        斑澜          九曲连环 C.斑驳       高粱        澎湃          高山之颠 D.气概       嗥鸣        懊悔          绝壁断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B.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 C.她那扑朔迷离的眼神使得大家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 D.在上次期中考试中,我成绩进步了很多,妈妈看着我的成绩单,忍俊不禁地笑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理解性默写。 ⑴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地准备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⑵描写战士矫健雄姿,以及行军迅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⑶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⑷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⑸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哪一句诗文,并解释该成语:___________ ⑹表现木兰不慕功名利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禹锡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新唐书·刘禹锡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案牍之劳形   劳 :                ②所言必从   从: ③故武陵溪洞间夷歌   故:                ④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交: 2.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各写出一种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完成问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甲】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⑪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⑬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⑭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⑮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⑯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⑱【乙】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⑲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⑳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者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 (2)臧克家的语言富于表现力,请从【甲】【乙】两处文字中选取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我选择【   】处。 我的赏析: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阅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B.第一句中的“来者”是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C.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D.第三、四句中各增加一个“之”“而”,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 (2)结合背景和诗歌,说说你对“独”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在我们中学生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顽皮打仗的同窗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十四年后的你将会与怎样的世界和怎样的自己相遇?请发挥想象,想象你在2035年某一天发生的故事以《我在2035年的这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认真书写,注意工整、美观。(3)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