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 C.燕然(yān)   萦带(yíng)     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烧灼       悼念       凛洌       洋洋得意 B.鲁莽       点缀       厄运       忧心忡忡 C.稠密       漫步       概率       千均重负 D.蒙眬       闲瑕       无垠       海市蜃楼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⑤②④③①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①②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张老师的一席话把我先前的顾虑全赶跑了。 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文言文阅读。 【甲】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②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③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④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⑤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善建不拔: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③中立不倚: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④虚受:虚心接受。⑤砥砺:磨炼。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__ 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 ③亭亭净植 _____ ④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竹似贤,何哉? (3)【甲】文分别描写莲的 _____,体态、芳香、风度等,既活现了莲的外形,又刻画了她的神态;而【乙】文则从本固、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赞美竹子的操守和品行。 (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写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着怎样共同的特点呢?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课文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3)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有删节) 1.选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共写了四件事,请根据文意填空。 第一件:吕叔湘看到叶圣陶先生为他描标点,深受教育。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我”拜访叶圣陶先生不遇,第二天就收到他深表悔恨的回信。 2.第(1)段,写叶圣陶先生描标点和让他人为自己修润普通话,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3.第(2)段,写了叶圣陶先生日常交往中细枝末节的小事,能不能删掉使文章更简洁呢? 4.第(3)段,写作者与叶圣陶先生未能相见的事,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 5.第(4)段开头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6.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句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②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还是送到大门外。 7.按叶圣陶先生所说,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及格”了吗?请写出理由,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早到晚,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的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出诗人的远大抱负。 2.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字的妙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七、作文(共40分) 小作文 改写《约客》(赵师秀·南宋) 要求:(1)改写为散文,不得曲解原诗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2)必须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可以合理想象,字数在15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