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深度自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豫(yù)        沙砾(lè)        渗入(shèn) B.崩落(bēng)        腐蚀(shí)        犀牛(xī) C.吹拂(fú)        宝藏(cáng)        滴漏(lòu) D.沉淀(dìng) 粗糙(cāo) 帷幕(wéi)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欺侮     照例     油馍     朦胧     茂腾腾 B.怠慢     领域     瞳仁     静穆     闹嚷嚷 C.震撼     恬静     思慕     宽慰     马前卒 D.辐射     缭原     踊跃     偏僻     羊羔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彩、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 B.经过半年的业务进修,他增长了不少才干,刚上任,就让人刮目相看。 C.先生的教导让我耿耿于怀,永远不能忘记。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文言文阅读 【甲】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 ①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②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咳①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②,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③,皆当其地。” ④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 ⑤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梅曾亮《游小盘谷记》(节选)) 【注释】①謦欬[qǐng kài]:咳嗽。轻曰謦,重曰欬。②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③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寺 傍 有 草 径 甚 微 南 出 之 乃 坠 大 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便要还家(     )(2)此中人语云(     ) (3)日且暮(     )(4)月光布其上(     ) 3.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 4.【甲】文结尾写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本文开头写“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甲】中有“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本文中有“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这些内容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布衣学者张中行 张昌华 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 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项“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季羨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痴人”。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 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启功誉其为“整个一部《春秋繁露》”。 张中行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顺生论》等。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 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暴得大名”。时年张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风”之说。 张中行是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世事沧桑却丝毫未能改变他敦厚、淳朴的本色。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 张中行虽埋身市井,却“道通天地”,虽侧身陋巷,而能“思入风云”。他讲“顺生”,但“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 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 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检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从行文上说,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他长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为一缕缕哲思,融入他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 对他的文,周汝昌先生也有贴切的评论:“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邀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 1.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   ) A.张中行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评级仅属低级。 C.张中行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极广,学问极深。 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 2.对于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逐步展现自己的思考,将暂思融人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 B.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酒脱之姿,傲啸之态。其实,这正是张氏“布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 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 D.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探味,发人深省。 3.张中行八十终于成名。留给后人很多的启发,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行要有自己的准则。张中行的言行自有准则,对不同意见,他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这表明他与世无争,不愿和别人产生矛盾。 B.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勤学善思。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泛涉猎,善于思考有关。 C.张中行适逢天时地利人和,独自闯了出来,他告诉我们无论有无伯乐人都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坚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D.人在生活上不必一定是高要求,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境界。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他讲“顺生”,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虽为“布衣”,但拥有精神上的丰厚的财富。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①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 ②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③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 ④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 ⑤这里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