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樟树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提升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jiān)       小惠未遍(biàn) B.民弗从也(fú)          小信未孚(fú) C.齐师败绩(jī)          下视其辙(zhé) D.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í)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南是弛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岛,是镶嵌在中国浩瀚南海上的一颗璀璨(càn)明珠。2018年,海南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港),万众瞩(zhǔ)目。 B.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我国唐代,在“茶圣”陆羽撰(zuàn)写的《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zǎi)。 C.2018年3月14日,巨星陨(yǔn)落。霍金的一生,铨释了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既使身体受限,思想却不会。 D.袅袅(niǎo)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脚尖。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B.从2014年9月1日起,我校将基本上完全启动课堂教学改革。 C.班主任老师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五小行动”,畅所欲言,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D.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后人利益为代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海内存知己,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_______,_______”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5)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已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来表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①。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②。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③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④。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⑤,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节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③戚党:亲戚和乡党。④吟哦声:读书的声调。⑤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家益落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母即抱铨行一室中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母必正色婉言规 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D.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2.翻译下列句子。 (1)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任 侠 好 客 乐 施 与 散 数 千 金 4.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以下问题。 从主观角度分析,【甲】文的作者学业成功的原因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结合【乙】文第二段分析,从客观角度看,【乙】文作者学有所成的原因在于其母亲做到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②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⑤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3.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4.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回答下面小题。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甲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乙词中加线的句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3.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干戈”“汗青”分别借指战争和史册,乙词中的“衡阳雁去”实际是“雁去衡阳”的倒置。 B.甲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乙词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借景抒情,烘托将士们的愁思。 C.甲诗前六句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基调,因此读时应缓慢低沉。 D.乙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读来亲切感人,是宋词中的精品。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七、作文(共40分) 根据要求作文。 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美景;以爱为犁,以是为耕的师长;庭院聊天,灯下静美的生活……无不让人咏之赞之。 请以“非凡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