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uí) 品行(háng) 不屑置辩(xiè) B.夹袄(jiā)       恐吓(hè)            千钧之力(jūn) C.坎肩(kǎn)   捯气(dǎo)          一气呵成(hē) D.驾驭(yù)     礼聘(pìn)            形影不离(yǐnɡ) 2、三班同学通过探究书法与人品性之间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他们选取了四幅书法作品进行说明,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陶渊明《拟古九首帖》   李白《上阳台帖》   颜真卿《多宝塔碑》(拓本)   毛泽东《七律·长征》 A.从《拟古九首帖》方正古拙的行楷中,得以窥见魏晋文人身上的洒脱风韵。 B.从《上阳台帖》苍劲挺秀的行书中,能够体味李白恃才放旷的豪情与孤傲。 C.从《多宝塔碑》骨力遒劲的楷书中,仿佛目睹颜真卿刚直不屈的铮铮铁骨。 D.从《七律·长征》豪迈的草书中,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指点江山的气概。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走进来时,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只有同学们的说笑声。 B.烈日当空,花园里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C.我们不要无缘无故地怀疑别人,尤其是我们的朋友。 D.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曾被当作异想天开的无土栽培技术已经付诸实践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B.崀山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南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 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用正楷字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4)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把苏轼的《定风坡》一词默写完整。 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①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②,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赛,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③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④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有删减) [注释]①书:书信。②说:同“悦”,愉快。③息:使…安宁。④素交:交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必以信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B.何以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C.不然                         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D.乃进而问之日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B.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C.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D.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两文都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展开故事情节,乙文多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句式增强语势。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