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溃退(kuì)       要塞(sài) 磅礴                  锐不可当(dàng) B.颁发(bān)       仲裁(zāi) 吞食                  由衷(zhōng) C.凌空(líng)       酷似(kù) 潇飒                  轻盈(yíng) D.巍然(wēi)       横亘(gèn) 广袤                  铿锵(kē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溺爱   狼籍   铭记   如梦初醒 B.燥热   呓语   娴熟   白手起家 C.不辍   妄图   咆哮   深恶痛疾 D.匿名   桅杆   镌刻   殚精竭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广大官兵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B.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C.在2020年春晚中,当看到黄晓明等人演出的小品《机场姐妹花》时,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春天已经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希望也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B.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C.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断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也不是衡量聪慧与否的标准。 D.“国宾导游”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直接性默写填空。刘桢《赠从弟(其二)》 (1)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 (3)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甲】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乙】文选自史书《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借“戟”引发咏叹,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 B.【乙】文中曹刿担心当权者缺乏深谋远虑,故主动献策。 C.上述作品中“周郎”、“鲁庄公”都因目光短浅受到批判。 D.两位作者都是通过叙写著名的历史事件,表达爱国情怀。 4.两篇作品都涉及历史上著名的战役,【甲】诗中,周瑜获得战争胜利凭借一个必要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乙】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能取胜的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苏州园林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共同点是:任选角度,眼前即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第②自然段加点词“败笔”,仅指苏州园林在绘画上的不足。 C.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2.下列关于各地园林的描述,没有体现受到苏州园林影响的一项是(     ) A.狮子林的假山构造奇特,群峰起伏,回环曲折。 B.清晖园建筑物或高或低,构筑精巧,各具情态。 C.承德避暑山庄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天然湖泊形成景观。 D.颐和园长廊大量运用彩绘,色彩丰富,线条细腻美观。 3.联系原文,谈谈你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再举出一个“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例子。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赏析“接”“连”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中的“日暮”与作者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的“日暮”渲染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为什么?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明交友意义】依据例句仿写一句与内容相关的话。 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益友像一面明镜,可以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微写作 青少年成长需要什么能力?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联系名著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话,分享你的看法。(12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