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瑞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评估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lú)   折戟(jǐ)       二乔(qiáo) B.殷勤(yīn) 谩有(màn)     不胜簪(zhān) C.燕脂(yān) 千帆(fán)     花溅泪(jiàn) D.提携(xié) 霜重(chòng) 蓬舟(pé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狼藉        交卸        踌躇        情郁于中 B.琐屑        簌簌        秀颀        旁逸邪出 C.婆娑        倔强        主宰        潜姿暗长 D.臼齿        消逝        际遇        景然有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 B.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得到改善。 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词名句填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2)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3)中原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4)《如梦令》中抒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念无与为乐者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 (2)相与步于中庭。 3.简答。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___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开学两个多月了,关于语文学习的阅读你有学到什么好方法吗? :我的“阅读本”借你看看吧! 名著阅读——批注法 藤野先生(节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投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批注一】 【批注二】 【批注三】 1.【批注一】写人物的方法——漫画式。采用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实际上是讽刺________。 2.【批注二】写人物的方法——速写式。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三言两语就勾勒出藤野先生___________的学者形象。 3.【批注三】写人物的方法——油画式。文章的结尾于叙述中渗透深情。加点词语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深远影响:________ 散文阅读——朗读法 走进麦地深处的少年 ①春末夏初麦野的气息,富于一种渐趋成熟的诱人的香味儿。你看,在微微南风的吹拂下,麦叶儿黄了,麦秆儿黄了,麦穗儿黄了。那一种诱人的香味儿便是从那一垄一垄密密层层密密生生的麦地里发散出来的。 ②已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时分,一个十来岁的背着书包走在放学路上的少年,渐渐的,靠近那一垄一垄的麦地了,那个少年的脸上,显现出的是一种渴望、一种新奇、一种欣喜的神情。 ③沿着那两垄麦地已经是很难落脚的墒沟①,这个十来岁的背着书包的少年,睁大了眼睛,弯下了身子,一步一步地迈向了麦田的深处,那已经泛起了金黄的满野的麦子,渐渐地淹没了他小小的身躯。 ④不知道,那麦地的深处,有着什么样的让他渴望、让他惊奇、让他欣喜的事物。 ⑤也许是寻几裸荞养儿,它是生于麦地的空隙处,沿着细细高高的麦秆儿向上仲延着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茎蔓,茎蔓上长出的是狭狭长长一英一英颗圆粒饱的荞荞儿的果实;一英一英地摘下来,放在锅里,用盐一煮,那是连青蚕豆白玉豌都比不上的充满了香味充满了野味的美食。 ⑥也许是找一窝“麦黄草枯”的鸟蛋,那一种老师叫做布谷叫做杜鹃叫做子规的鸟儿,妈妈却说成是“麦黄草枯”、“蓝大褂子”、“白大褂子”的。一次次上学放学的路上,总会看到它从高远高远的蓝天落下这金黄金黄的麦地,或是从这金黄金黄的麦地飞向高远高远的蓝天。已是鸟儿孵雏的时候了,这个十来岁的背着书包的少年,是想好奇地探究这一种黑灰色的小小巧巧的鸟儿生下来的鸟蛋,比起麻雀比起燕子比起画眉比起黄鹂,该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⑦也许什么都不想找寻什么都不用找寻,他就想一个人在这麦地的深处静静地坐着,用书包作垫,用小小的手故作老练地托起嫩嫩的腮帮,深深地吸吮这麦地深处半是泥土味半是庄稼味的气息,细细地倾听这近处远处或是虫啾或是蛙鸣或是鸟鸣…… ⑧也许,这麦地深处的世界,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小小身躯与小小心灵的世界。 ⑨走进麦地深处的少年呵!已经穿越了五十多年夏雨春风的我,还能走得进这原本属于你这个年龄的这一方世界吗? 【注释】①墒沟:【shāng】水沟。 【朗读设计1】 【朗读设计2】 【朗读设计3】 4.【朗读设计1】这三个句子在朗读时,语速要一句比一句___________(A.快   B.慢),语调一句比一句___________(A.高   B.低)这样朗读是为了突出麦地________,表达出少年________。 5.【朗读设计2】“静静”“深深”“细细”“小小”“嫩嫩”这些___________词要突出重音,因为________ 6.【朗读设计3】“呵”字声音延长,因为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___________ :你的“阅读本”写得真好!我要向你好好学习! :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应该像老师说的那样,要把学过的东西联系起来,并理解其中的深层意蕴。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结合具体内容,对下面两个话题进行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之处。 7. 相同点 【话题一】麦地深处与百草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话题二】藤野先生与莎莉文老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填空。 (1)《史记》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朝代)夏阳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史记》原名《_____》或《______》,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裁)。《史记》包括十二本纪、____、_____、三十世家、____,共______篇,五十二万多字。鲁迅赞为“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无论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还是朱德司令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用文字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请你以“____________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恰当地穿插进议论和抒情;③要有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