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裸露(luǒ)     砾石(lì)       气喘吁吁(yū) B.棱角(lèng)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g) C.磅礴(bó)       诅咒(zǔ)       大煞风景(shà) D.酝酿(niàng)   蠕动(rú)  鲜有人迹(xiǎn)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与     捶击     蛮横     行将就木 B.毁灭     昂贵     膏药     自圆其说 C.祈祷     边幅     萦绕     分崩离析 D.枷锁     浩劫     拙劣     偷偷摸摸,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因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②从狭小的冰洞里限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③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④慢慢从乐石堆上走下来 ⑤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A.①②⑥⑤③④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⑤③ D.④⑥⑤③②①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C.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身上。 D.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经典咏流传》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C.便扶向路   向:方向 D.未果,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轩敞者为舱 C.问所从来,具答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D.停数日,辞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分别指代小孩和老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B.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 C.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① 开船,在桥石上一 ② ,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 ③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 ④ 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箭 D.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喜       惬意 B.迷茫     困惑 C.沉醉       忘我 D.惆怅     烦闷 6.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7.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从题目《咏梅》可以看出,这两首词从题材看都是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是______________,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各自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读陆游咏梅诗,反其意而用之。”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两篇短文均是说明文,两文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共40分) 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演讲词,你肯定对演讲有了较大的兴趣,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自信,成功的秘诀”为题写一篇演讲词。 要求:①观点要明确,主题要鲜明,不少于600字;②有理有据,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以使你的演讲词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③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