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ǐ) B.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ē) C.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 D.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ěi)   攘除(r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怒人怨             形影不离       垂头丧气       脖然大怒 B.礼贤下士             眉开眼笑       枯躁乏味       崇山峻岭 C.天伦之乐             断壁残垣       勾魂索命       莺啼燕啭 D.云山雾罩             言谈举指       腰缠万贯       识文断字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她性格孤僻,常常妄自菲薄,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自负的人。 D.色彩晶莹的琉璃珠子散得到处都是,在日光下折射出炫目的霞光,令人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赵师秀《约客》 (2)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晨兴理荒秽,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6)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杜甫《登楼》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无冻馁之患矣(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 ③余朝京师(           )④是甚可怪(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于此。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不必若余之手录。吾妻之美我者 C.与之论辩。蹴尔而与之。 D.言和而色夷。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够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到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C 又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特定的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其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③段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词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之后又含有了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业未建、故乡难返,与“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复杂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的台词意蕴丰富,请你揣摩其言外之意。 (1)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3)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七、作文(共40分) 情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个晴朗的傍晚,放学了,爸爸在校门口等着接我回家,我扑进爸爸怀里,说:“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爸爸说:“阳光一直都在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