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双辽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抽噎(yé)   耸立(sǒng)   哄笑(hōng)   拈轻怕重(niān) B.酷热(kù)   殉职(xùn)     暮色(mù)       战战兢兢(jīng) C.狭隘(ài)   蜿蜒(yán)     坍塌(dān)     刨根问底(páo) D.废墟(xū)   险躁(zào)     目眩(xiàn)   瞻前顾后(zhā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     告诫     絮叨     樵悴 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垂打     流转     试探     祷告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B.“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离探索火星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C.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D.随着“神舟十三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 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6)“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7)《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描写鸟儿闹春景象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汲:从井里取水 B.及其家穿井   及:等到 C.闻之于宋君   闻:听说 D.丁氏对曰   对:回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得一人之使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D.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得到一个人来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活人。 B.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听到像这样的传闻,不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C.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有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就去传播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切不可轻信传闻,盲目随从。 B.《穿井得一人》出现讹传的原因,是丁氏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使听者误会了其意思;另外“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也是一个原因。 C.《穿井得一人》中,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这是事情的真相,但在传播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 D.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大意。 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文段②插入对母亲病情的描述,有何用意? 4.文中写“我”坐在屋里看窗外的树叶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④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诗歌前两句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营造了边塞的荒凉萧瑟的环境氛围。 2.“触景生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全文,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交流中,当谈到“孝道”时,有人提到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称她努力拼搏主要是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老师说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孝道”故事。请你模仿“卧冰求鲤”这个题目给全红婵的故事拟个标题,并结合鲁迅对《二十四孝图》的观点,你觉得鲁迅对全红婵的故事会给予辛辣的讽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