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字形与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诧异(zhà)     惩罚(chénɡ)     踱步(duó)     浩浩荡荡 B.强迫(qiǎnɡ)     哽住(ɡěn)     挚痛(zhì)     家偷户晓 C.红妆(zhānɡ)     白桦(huà)     嗥鸣(háo)     色彩班斓 D.亘古(ɡèn)       默契(qì)     镐头(ɡǎo)     力挽狂澜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赫然   卓越   一反既往   形式紧张 B.梳头   澎湃   目不窥园   警报叠起 C.抱歉   秩序   迥乎不同   昂首挺胸 D.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B.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C.犯罪分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持刀劫持人质,被我公安干警当场击毙。 D.张一山拍戏遭居民大爷臭骂踹车,他尴尬地笑着,低眉顺眼地躲到一边。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老的乡土风俗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带给人美好的感觉。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中说“击鼓吹箫,却人农桑社”,陆游《游山西村》中的“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类似,都表达了作者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资料链接]以下两则材料,与学习有关。 材料一: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节选自《西京杂记》,有删改)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④屐(jī):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材料二: 金溪①民方仲永,世隶②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③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④理⑤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⑥宾⑦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⑧仲永环谒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⑩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⑪众人矣。”        (选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①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②隶:属于。③收:取,团结。④文:文采,⑤理:道理。⑥稍稍:渐渐。⑦宾客:把……当作宾客。⑧扳:通“攀”,牵,引。⑨环谒:四处拜访,⑩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⑪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 (2)衡邑人有言《诗》者(       ) (3)余闻之也久(       ) 2.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从他劝说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B.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吕蒙掌握军中大权才与之深交,表明鲁肃并不是真的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 C.吕蒙听孙权劝告开始认真学习,且学业大有长进,与《伤仲永》的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D.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把本文和“材料一”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4.本文“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包含了一个成语是什么?请你指出来并解释它的含义。 5.请结合吕蒙、匡衡、仲永三人的事例谈谈学习的重要性。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台阶》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②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③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④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对父亲心理变化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信→惊恐→颓唐→疑惑 B.自信→烦躁→犹豫→难过 C.自负→气愤→烦躁→失望 D.自负→惊恐→难过→自卑 2.对选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父亲性格特点之“倔”表现得淋漓尽致。 B.“埋”一词写出了父亲因腰伤受打击之深。 C.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病态”。 D.腰伤是父亲如此表现的最根本原因。 3.下列对“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一句中父亲“若有所失”对象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失去了劳动兴家立业的能力 B.失去了不甘人后的资本 C.失去了通过劳动能够获得的尊重和地位 D.失去了与外人交流的机会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用得极妙,请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 (3)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 (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      ) 七、作文(共4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了不起的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比”是一个会意词,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之间有的比成绩,比品德;也有的比穿着,比享乐……在社会上,有的比创造,比贡献;也有的比地位,比权势…… 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羁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5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