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00163)复习资料

举报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00163 1、研究对象: 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 门科学。2、 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 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3)组织心理:是指 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3、 管理 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 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 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 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 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 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 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 的行为因素。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测验法(5)个案法 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 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 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心理过程: 即心理活动的过程 (1) 认识过程: 认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 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 情感过程: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 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3) 意志过程: 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 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特征: a.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b.自觉的能动性c.意志具 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d.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 e.意志 具有坚持的作用 经济人假设(X) 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 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 任何责任(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上述人,另一类是能够 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 的责任。 X 理论的管理措施: (1)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3) 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 惩罚措施 2、“社会人”的假设,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应把注意的 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应重视职 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提 倡集体的奖励制度(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应 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3、“自我实现人”假设 (Y 理论),基本观点: (1)一般人 都是勤奋的(2)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 制(3)会主动寻找责任(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 像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5)一般人的潜力 只利用了一部分。 自我实现人”假设 (Y 理论)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改 变;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而把物质因素放在次要地位。 (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既不是生产指导者,也不是人 际关系调节者,而是一个采访者。(3)奖励方式的改变。内 在的激励。(4)管理制度的改变。应保证职工能充分地表露 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 四、“复杂人”的假设(超Y 理论),基本观点: (1)每个  人的需要都各不相同,层次也因人而异。(2)人在同一时间 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 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一个人 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 式会有不同的反应。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 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包含两部分:(个性 倾向性与个性的心理特征) (二)个性的特征: 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 倾向性 (三)个性的形成过程: 1、婴幼儿期;2、学生时期; 3、社会时期(四)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 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2、家庭因素 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 途径3、文化传统因素 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4、阶级和 阶层 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 (五)个性的理论1、特质论(个性是不可以改变的):就 是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 2、社会学习论(个性是可以改变的): 观点:(1)一个人 在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取 决于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的类似的行为的观察。 (2)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而 有些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3)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 关系 3、心理分析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 荣格: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像型,阿德勒:强调个 人争取优胜意识才是人的行为的主要内动力。意识才是核心 4、个性类型论,代表人物:荣格和麦迪 (一)气质的概念: 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 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过程的基 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二)气质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 动力。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是指如下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 特点: 一是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二是心理活动过 程的强度、三是心理活动的指向特点 (三)气质的类型: 1、多血质,也称活泼型2、粘液质, 也称安静型3、胆汁质,又称兴奋型4、抑郁质,又称抑制 型 (四)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1、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1)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 的区别(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3)气质对工 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 2、气质的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安排特殊工作 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2)在一般的工作 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a、在 一般的工作安排时,要注意满足工作对同一个个体具有几种 气质特征的互补性要求b、在工作分工中,要注意不同职位 对气质的互补性有不同的要求。 C、 在人员优化组合时,要 注意集体对不同个体的气质类型的互补性的要求。(3)、在 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 发展性 三、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性格的概念: 是一个人 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性 格与气质的关系:1、 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 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2、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 作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 活实践的要求3、区别: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 的自然影响,而性格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 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 (一)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1、 气质是性格的基础,但 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2、能力的发展可以 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而性格的特点又可能补偿能力的 某些弱点。 (三)性格的特征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待和 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表 现为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 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分为四个方面(1)强度特征;(2) 稳定性特征;(3)持久性特征;(4)主导心境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人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 维等认知方面的个体差异。 (四)性格的类型 1、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 型、意志型2、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内部、外部3、 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4、结合人的四种 气质类型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伦期 ·妮蒂雅《性格分析 类》 一书中的分类):活泼型(多血质)、力量型(胆汁质) 完善型(粘液质)、和平型(抑郁质) (五)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 1、要重视管理者 自身性格的锻炼:(1)自我广延能力(2)与他人热情交往 的能力(3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4表象上具有现实 性知觉(5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6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 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 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 四、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 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二)制约能力形 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三) 能力的结构:1、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二因素结 构学说: 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2、美国心理学家塞斯登提出 了群因素结构学说:计算、词的流畅性、言语意义、记忆、 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 出能力的“智慧结构”学说,他认为:能力是由三个变项构 成的,第一个变项是操作,第二个变项是材料内容,第三个 变项是成品。4、我国学者从三个角度对能力结构进行分类: (1)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 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能力的个别差异;1、 能力的类型差异2、能力的水 平差异:能力低下、 一般能力、才能、天才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五)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安排工作时, 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尽其才2、在 招聘人员时,注意职业对能力要求的阈限性,避免要求过高 或过低3、在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性,以 发挥团体的协作作用4、在人员培训时,注意处理好基本能 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以提高培训效果 (一)知觉的概念: 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 (二)知觉的过程: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一)知觉与思维的关系: 1、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 是思维的“窗口”2、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 觉组织起来,使知觉获得一定的意义 (三)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 本身的特征(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3)对象的组合2、主 观因素(1)需要和动机(2)兴趣和爱好(3)个性特征(4) 过去经验(5)知识结构 (一)社会知觉的本质: 人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是指对别人外 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 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二是知觉的 组织结构。2、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主 要特点在于有明显的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程。如彼此之间接 近的程度、交往的多少,彼此相似。3、角色知觉:是指个 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 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三)社会知觉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要从三个方面加以 克服消极的方面:(1)在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 一个印象就下判断。(2)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随时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的印象。(3)处理人际关系 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 偏见和误解。 2、晕轮效应: 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 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 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 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3、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优先效应 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则 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感 知陌生人时优先效应起着更大的作用,而在感知熟悉的人 时,如果在熟悉的人的行为上出现某种新异的表现,则近因 效应起更大的作用。4、定型效应: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