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gāng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咻咻(xiū)             缠络(luò)          攒成(zǎn) C.骊歌(lí)            珊瑚(shānhú)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ǎng)             拗过去(ǎo)        弥漫(m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B.语文课程对于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C.《写字》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 D.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信息,大约85%左右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 B.晓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C.为了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他日夜操劳,鞠躬尽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D.自己不付出劳动,怎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王教练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年轻队员,让他们避免少走弯路,尽快成为可用之才。 C.通过手工制作课程,学生们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D.由于中学生缺乏分辨力,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导致行为上的恶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棹数小舟     棹:划(船) B.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C.渐激渐深     激:猛烈 D.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二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                       无丝竹之乱耳 D.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弟子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请概括哲学家给弟子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简短的语句,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4.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古人”和“来者”分别指哪些人? 2.这是一首吊古讽今的悲歌,请分析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在“健康”“快乐”“梦想”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