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新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朝(zhāo)   风骚(sāo)       摇曳(yè)       成吉思汗(hàn) B.丰润(rùn)     娉婷(pīn)       分(fèn)外       鲜妍(yán) C.吹刮(ɡuā)     呢喃(ne)        枉然(wǎnɡ)   顿失滔滔(tāo) D.谐奏(zòu)     凝望(níng)     折腰(zhé)       忧戚(qī)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底蕴   政通人合   朝晖西阴   水落石出 B.蔚然   心旷神怡   锦粼游泳   静影沉壁 C.野簌   觥筹交错   泉香酒洌   琼楼玉宇 D.雅兴   薄暮冥冥   风霜高洁   气象万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荆门市教育局积极开展了“放眼看世界,我与‘一带一路”。各校踊跃参加,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 B.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讯,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 (1)三年谪宦此栖迟,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若夫淫雨靠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①;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表:外,云表就是云外。②傃:面向,向着。③挹:斟酒。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薄暮冥冥   薄:_______ ②沙鸥翔集   集:______ ③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焉:_____ ④或立于陂田 或: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迁客骚人登楼观景,观萧条之景则易生悲情,观美景则易生愉悦,情随景迁。 B.乙文第一段,叙写山人在早上放鹤、傍晚收鹤的隐士生活,介绍了放鹤亭得名原因。 C.乙文第二段,作者拜见山人,在与山人交谈中,阐释了自己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甲乙两文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都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无比向往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①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B.这里的“中国人”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C.“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D.“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这样的人现在确实很少 B.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少 C.这样的人现在确实不多了 D.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多了 3.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B.选文第③段采用例证法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 D.①—④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诗歌赏析 (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①,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②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③。中秋谁与共孤光④。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世事一场大梦:此处用典,“大梦”化用《庄子·齐物论》中“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及李白《春日醉起言志》中“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②贱:质量低劣。③妨:遮蔽。④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背景资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在《宋词精品》中被关立勋认为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1080年)中秋节所作的词”,并认为词的最后两句“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作者“北望”是面向汴京,表现的是“对神宗皇帝的期望”。 (1)《水调歌头》一词的上阕用“我欲”、“又恐”、“何似”来体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________,到犹豫不决,再到对人间生活的_______。 (2)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两首词的下阕中,月都成了苏轼笔下的抒情载体,请试分析两首词借“月”所抒发的不同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各班级特此举办以“走进小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这个流程图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 七、作文(共40分) 题目:《平淡中也有诗》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