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皎洁(jiǎo)        行辈(háng)       旺相(xiàng) B.斡旋(wó)            炮制(pào)        晦暗(huì) C.羁绊(jī)        束缚(sù)          戛然(jiá) D.邮差(chā)          恣意(zì)          橘子(j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疙瘩 B.装模做样             屏气凝神             谈笑自如             玩耍 C.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余音绕梁             喝采 D.嘎然而止             大彻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齿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②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③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 ④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⑤那年,他已经87岁了。 A.①⑤③②④ B.①③②⑤④ C.③⑤②①④ D.③①⑤②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白居易《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非徒愈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①甲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文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       ) 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下定义   列数字 B.下定义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暗示”“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各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别①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此诗是他旅居巴蜀期间所写的客中送客之作。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C.【乙】诗前两句以“烟笼”“月移”写送别后景色的深沉,使全诗笼罩在一片朦胧伤感的离别情绪中,寓情于景,景中见情,间接抒发了离情。 D.【乙】诗末句“寒”字仅写出诗人在“此夜”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全篇虽然不见“送”“别”字,也不见一个人,但诗人借写外界之景来传达豪迈乐观的积极情怀。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3.王勃的这两首送别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来简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评选英雄]名著“英雄之星”评选活动,推荐了下列两位候选人。请从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相关情节或事迹,以及你的阅读感受,写出推荐理由。 候选人物:A.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列夫•托尔斯泰(《名人传》) 七、作文(共40分) 写作练习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但必须围绕“交往”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