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应城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shì)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换醒。 B.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áo)落,有了依靠。 C.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méng)发的叶予,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阴阴的波浪。 D.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yòu)惑着鼻子和嘴唇。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敝? B.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C.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D.落日的余辉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B.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关键时刻总能随声附和,支持班级事务 C.经过老师的精心点拨,他突然觉得恍然大悟,找出了题目的正确解法。 D.柳州螺蛳粉“双十一”网络热销近3千万袋,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 ① 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 ,_________ 。 ⑤人有品,花亦有德。请写出一句赞颂花的品德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 ,_________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吃菱,并②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北人对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③强④不知以为知也。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②并壳:连同皮壳。③坐:因为,由于。④强(qiǎng):勉强。 1.解释加点的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4)北人对曰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停顿。 食 菱 须 去 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4.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两文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吗?请说出理由。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获得真知真见?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概括选文中有关第三只猫的情节。 ___——猫时常凝望鸟笼——___——猫死在邻家屋脊 2.文中划线句原先的是: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后来作者改了。你认为哪一种表述更好?为什么? 3.文章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尾,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从哪些角度写景,请简要分析。 (2)“诗言志”,是说诗歌表达的是诗人的志向和情感,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语言运用——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_____ 母亲啊___你是荷叶__我是红莲__心中的雨点来了__除了你__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__ 七、作文(共40分) 你家乡的冬天有何特点?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小山和济南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相契合的点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