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截然(jié)       搓捻(niē)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   争执(zhí)     绽开(zàn)     花团锦簇(cù) C.涨红(zhànɡ)   恍然(huǎnɡ)     喷水(pēn)     不求甚解(shèn) D.唯恐(kǒu)       企盼(qǐ)       譬如(pì)       由然而生(shē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繁杂   慈怜   花梗 B.繁密   遮蔽   心绪 C.莲篷   凋谢   花瑞 D.倾侧   精粹   摇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漫画对某些政府部门里遇事推诿、漠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入木三分。 B.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女娲是远古时代神通广大的一个女神。 B.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但是被传为婚姻女神。 C.《女娲造人》中的女娲是神,既有非凡的能力,又有人的情感。 D.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但女娲的工作也还没有禁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请根据要求填写诗文名句。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论语>十二章》中,教导我们要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逾矩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     (3)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     (4)年与时驰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颜回的行为可用乙文中的“_____”一词加以概括。 (2)结合两文,简要写出你对“志”与“学”关系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①_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5.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推测一下沈从文写下了一句什么话。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沈从文时年才26岁,学历虽只有小学文化,当时却已颇有名气。他第一次走上讲台就出了个大洋相,堂堂大作家站在讲台上,整整呆了10分钟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开始讲课后,原先准备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十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尴尬之余,他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          ”引得课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欢笑。沈从文傻乎乎的坦率和诚恳,使这堂课获得了另一种“成功”。 七、作文(共40分) 写作。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抹彩虹。让我们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请仔细回味你生活中一件件你认为值得感恩的事情,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 请以“感恩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