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枣阳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  烦燥(zào) B.尴尬(gān gà)  阴凉(yīn) C.卵石(luǎn)  揩一把(kāi) D.砌缝(qì)    舀米(yǎ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堡垒       辜负       凛洌       姗姗来迟 B.摸拟       遨游       烧灼       惊心动螝 C.凸现       闲瑕       合拢       天涯海角 D.拍摄       严谨       疲惫       忧心忡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邓稼先》一文,使我了解了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大贡献。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2)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约客》赵师秀)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贾生》李商隐) (5)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_________。(《暮江吟》白居易) (6)兰溪三日桃花雨,________________。(《兰溪棹歌》戴叔伦) (7)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中石兽》纪昀)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知晓事情 B.即更刮目相待     另,另外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说辞 C.孤岂欲卿治经   王侯的自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对朋友辈的敬称 D.但当涉猎            只是                      见往事耳                    罢了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使用了“现身说法”的方式,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一唱一和,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文中“治经”指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中的“三日”是三天的意思,形容时间长。“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惊讶。这句话是吕蒙对孙劝赞叹的巧妙回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请比较分析选文与这首诗在劝学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很现代的叶圣陶 彦 火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人,已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叶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20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地,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作品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老人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位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的是黄沙岭的夜景。好一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景画!1980年中国内地刚开放,相信叶老也为中国崭新形势所鼓舞,所以心情是愉快的,冀望祖国大地展现出一派和平、丰美而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条幅? 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 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爱家乡也是爱祖国。请你向来宾推荐一处家乡美景或一种美食,并写出你的推荐词。(推荐词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语言得体。) 七、作文(共40分) 定点观察就是观察者站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向四周观察。观察者可以按照从中间到两边,从前后到左右,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等顺序把所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出来。比如,《望岳》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从诗人的角度远眺(首联)、远望(颔联)、细望(颈联),写尽了泰山的形神。既有宏观概括,又有细部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请你也采用定点观察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