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通关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掸土(dǎn)       翘首(qiào)       横匾(biǎn) B.嚼食(jué)       雕塑(sù)          折叠(zhé) C.童谣(yáo)     蓦然(mù)          骑跨(kuà) D.塞进(sāi)       钢盔(kuī)          凝视(níng)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wù),便是敬。 B.丰功伟迹!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qiè)。 C.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zhé)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zī)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书不能只寻章摘句,而要深刻思考,分析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B.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量越来越好。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锺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4、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2014中考江西卷】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子日:“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食:吃 D.杖汉节牧羊                         杖:拿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始以强壮出 3.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6.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并列举你认为具有大义的一个人物和事例。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上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5.“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共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亲射虎,看孙郎”此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明词人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词人的“少年狂气”。 B.词的上片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卷平冈”极言行走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词人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2.全词“狂”态毕露,慷慨激愤,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你认为词人的“狂”表现在哪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为配合大赛宣传写了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共度好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