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景洪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战栗lì            恶劣liè        姗姗shān来迟 B.泅qiú水        阴霾lí          毛骨悚sǒng然 C.厄è运            吞噬shì        海市蜃shèn楼 D.凛lǐn冽        盘盂yú          冻饿之虞yú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凝望  繁密  轰轰烈烈  垂垂暮老 B.笼罩  颤抖  淅淅沥沥  查言观色 C.懊丧  遗撼  时隐时现  身漂异乡 D.架接  褪尽  祸不单行  荒草萋萋 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从新起点继续出发的中国,如何 ①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逐梦史”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进行着 ② 的改革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今日中国距离民族复兴梦想,依然是 ③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所罕见的困难。但我们坚信 ④ ,只要我们有信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打开中国发展新局面、开创中国道路新境界。 A.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与日俱增     ③四面楚歌               ④滴水穿石 B.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坚定不移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     ④滴水穿石 C.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②坚定不移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     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②与日俱增     ③四面楚歌               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并研制了“嫦娥一号”卫星。 C.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望   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辞: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B.治: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C.但: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无他,但手熟尔 D.及:①及鲁肃过寻阳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2.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两篇文章在写人物时都用了________描写,但乙文还有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将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栩栩如生。如,卖油翁的“睨之”“但微颔之”就体现了他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的吕蒙和陈尧咨的经历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家乡的红菇 ①我的家乡宁化是一块物华天宝之地:在涓涓的清流中,在肥沃的土地上,在蜿蜒的山岭间,在茂密的树林下,都有许多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其中,那“不种自长,不削自圆,不染自红”的红菇,给我留下温婉深刻的记忆。 ②儿时,每当仲夏,下了一场透雨之后,哥哥姐姐都会和伙伴们相约,黎明即起,踩着薄雾去山林寻觅红菇。我想追随他们去,但都被拒绝了:“你还小啊,山高林密,红菇难寻,你不能去。”我只好悻悻地站在村口,眼巴巴地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失落感。我只有想象着,在大山里面,在树林里面,在草丛里面,红菇生长的样子。 ③快到中午,哥哥姐姐背着装满红菇的背篓回来了。母亲帮着他们把采摘回来的红菇倒在席子上,先按照大小进行分类,然后放到太阳下晾晒,直到晒成红菇干。满满一背篓的鲜红菇,也晒不出多少菇干,真是不易。母亲告诉我,红菇干很珍贵,吃了之后最能补养身子,是滋补佳品。母亲轻轻地把红菇干收起来,贮存好,等到冬天没有了新鲜蔬菜时,就用红菇干做菜。红菇的味道有一种独特的清甜,最香的是过年时母亲做的红菇干炖肉,那真是香入心脾啊。 ④父亲曾经告诉我,红菇只生在山间柯树林下沉积了很多年的腐植叶中,如果把柯树砍了,这里就再也不会生长红菇了。只要菇穴不被挖坏,在同一个地方,红菇就一年又一年地长。 ⑤我与红菇的第一次亲密相遇,是在夏天雨后的一个清晨。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我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背上小竹篓,拿起一把镰刀,就出发了。按照从哥哥姐姐那里得知的路径,我开始向着山林深处攀爬。 ⑥红菇是野生菌,在柯树林下潮湿的地上悄悄生长,有的躲在树兜底下,有的藏在石头后面,有的潜在落叶里,有的伏在草丛间,像是在和人们捉迷藏。柯树林越来越密,已经没有了路,脚下是松软的湿地。我睁大眼睛,寻觅着那位躲藏起来的红颜白裙的女孩子。忽然,我看见前面不远的草丛里有一抹艳红。“是红菇!”我的心不由得“咚咚咚”地跳了起来,蹑手蹑脚地向前走去。来到近前,却不见了红菇的踪影。我俯身扒开落叶,啥也没有,真让我失望。直起腰,转过身,我正要走开,却忽然发现,一朵红菇正向我微笑呢。我缓缓蹲在她的身边,轻轻分开草叶,慢慢挖开泥土,小心翼翼地将红菇整朵拔起。这是我采到的第一朵红菇。我仔细地端详着,桃红色的菇伞,洁白的菇身,真像一个红颜素裙的少女啊!我把红菇放进背篓,再把挖开的泥土重新埋上,并将枯叶重新铺好,保护好红菇穴,希望来年还会有红菇在这里生长。 ⑦那时候,乡下还没人拿红菇干去卖钱,都是自家吃。随着市场经济在乡下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蕴藏在红菇身上的经济价值,于是,人们开始涌向山林,大量采挖红菇,然后拿去卖钱。每一次哥哥姐姐来城里,我都会问起家乡的红菇,从他们那里得知,由于红菇目前还无法进行人工种植,再加上砍伐树木,所以山林里野生的红菇是越来越少了。我听了之后,心中有些惆怅。 ⑧明年夏天,我要在红菇飘香的季节,重回家乡,重上山林,重走一次少时找寻红菇的那条山路。只是不知道,在那座山岭上,在那片柯林里,在那个树兜下,在那丛草叶中,我还能够找到红颜素裙的红菇吗? (选自2017年1月7日《福州日报》) 1.阅读选文第②段,用原文词句完成填空。 儿时采红菇的时间是仲夏的黎明,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之后,“我”被拒绝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山高林密,红菇难寻,不能同去,“我”心里有一种____________。 2.第⑥段第1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红菇是野生菌,在柯树林下潮湿的地上悄悄生长,有的躲在树兜底下,有的藏在石头后面,有的潜在落叶里,有的伏在草丛间,像是在和人们捉迷藏。 3.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⑦段揭示了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种怎样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歌鉴赏(共5分) 木兰替父从军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人们以各种形式歌咏她,下面是有人为她拟写的一副对联,请你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胜战归朝富有女儿情怀 横批: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践孝行)2020年这个庚子年春节,因为一场疫情,让我们宅在家,正好有时间行孝,让我们把孝心化为行动吧,请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孝亲之事吧。想一想你曾做过什么呢?(不少于两件事) 七、作文(共40分) 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