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4篇)

举报
资源描述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4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引入(课件)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月球,去探索探索它的奥秘吧! 二、遐想引入第1段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 2、不光是你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和我们想的一样吗?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2段和资料袋 1、引入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正是有了这些美好的遐想,人类才会不断去探索。1969年7月20日这一天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了月球,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座“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2、指导朗读 (1)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请大家找一找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哪个地方在介绍? 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抽读)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2)刚才你汇报的时候说到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3)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说——你为什么觉得奇异吗? 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 说——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月球与地球上的景色截然不同,真是奇特呀! (4)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 (5)月球上的景色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给地球上的人吧!(齐读) 3、是啊,当我们的宇航员坐上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都被这奇异的景色吸引住了。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一跳一跳地走)怎么会这样呢? a、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真能干呀!你真会读书呀! 这个谜已经被科学家解释出来了,就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里,你们小声读读资料袋吧!现在明白了吗?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答案。 b、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读课外书)你多了不起呀!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也给了我们的答案,我们去读一读吧!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宇航员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 你们想了解科学家做的什么实验吗?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1)全班交流 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呢? (2)科学家把尘土带回地球,做了第一个实验,是什么呢?接着科学家又用植物做了什么实验呢?最后科学家又对月球上的岩石作了研究,他们有什么发现呢?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小组汇报。 (1)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尘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细菌一下子都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组内说组内补充 还有其它同学想对这个实验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吗? c、这个实验结果真让人费解呀!你们用朗读来向大家汇报汇报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d、月球上的尘土也可以杀菌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实验吧! (2)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你们感兴趣的实验。 a、你们组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b、你们做了这个植物的实验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你们能根据你们在这个实验中惊奇的发现,向全世界的人提出一个谜吗? d、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这个实验中还有谜团吗? e、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个实验吧! (3)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呀! a、科学家继续做的什么实验呢?哪个小组来汇报汇报。 b、你们研究了从月球回来的岩石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c、研究了这块岩石后,你们的疑问是(小组读谜)。 d、还有对这个实验感兴趣的同学吗?我们一起来追问一次吧!(放大) 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还有很多很多的未解之谜。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6、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月球留给我们这么多未解之谜,才更加激发了人类探索它的欲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学习还可以继续下去,课外,你想做些什么? 这一段时间,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许多关于月球的资料。我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办成一张月球之谜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自由组合完成。我们还可以把目光投向浩瀚的宇宙,可以办什么小报呢?(木星之谜、火星之谜、宇宙之谜的小报。)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及反思中班篇二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布置学生围绕月球编写资料,可以是月球的知识,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和月亮有关月亮的诗句。 2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近邻——月球。板书课题。 2、在小组内交流关于月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可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小组长带领大家认读要认的生字。 3、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展示朗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相机正音。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登上任何撒在水藻 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哪个字容易写错,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交流) 2、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五、抛砖引玉,课外积累 1、我国古代有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课后的四句古诗,学生练读、展示读、尝试背诵。 2、你还能找到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吗?抄写在积累本上并把它们背会吧!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月球之谜》(板书、齐读课题) 二、在情境中感受月球的魅力 1、(月景、音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想起了些什么? 师生交流。 2、我也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从古到今,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联系上下文,猜猜“遐想”是什么意思? 对呀,“遐想”就像我们刚才一样浮想连翩,想得很多、很远、很美。 3、既然是“美好的遐想”,那你想怎样读好第一自然段呢?指名读、齐读。 4、在第一自然段,你还想积累哪些词语呢?(交流)请你认真地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注意这些生字的写法。(出示生字:幕、临、悬、曾、奥、努) 三、自主读书,感受月球的神秘 1、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了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后,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出图)这就是当年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刚刚踏上月球土地上的那只脚,他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2、现在我们也来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认真读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顺势引导:了解月面景色;了解月球之谜,指导朗读。) 4、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里:(出示句子) 科学家往往是从一个事实中提出了一个疑问再进行探索。你能发现在这个句子中,科学家是从什么事实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5、我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四人小组先交流资料,再提出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用水彩笔写在这张纸条上。 6、上台交流并贴到黑板上。 7、小结:看到你们提出这么多问题,我由衷地祝贺你们,因为科学从这里开始。(板书:?)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板书:……)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四、情境写话 1、20XX年10月16日,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成功返航,标志着我们航天事业的巨大胜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将登上月球!假如你就是中国登月第一人,当你打开舱门,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心情怎样?放飞你的想象,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2、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3、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梦想成真,真正揭开月球那神秘的面纱!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探月之旅就要结束的时候,我要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你们看,月亮还有那么多美称呢!我们来美美地读上一遍。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见到这些名字,可不要忘记,它们指的都是月亮啊!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节课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