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吴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通关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棱角(líng)     黧黑(lí)       冻疮(chuāng) B.虔诚(qián)     蠕动(rú)       腈纶(jīnɡ) C.骤然(zhòu)     漫溢(yì)       懈怠(dài) D.敦实(dūn)       蜿蜒(yán)     演绎(y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灯蛾  咕噜  领域  夜深星澜 B.掌故  静穆  退色  翠羽流苏 C.怅惘  油坊  点缀  斗方大字 D.幽悄  霄夜  思慕  意味深长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做事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总不听别人的建议,这是错误的。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想要系统了解一种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顾名思义的方法去探究。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B.这腰鼓,……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却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我家今年收入近5万元左右,比起去年来可是强多了。 D.通过观看腰鼓表演,使我领略到了陕西汉子的豪迈激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5)今年四月,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文言文阅读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人有好猎者(      ) (2)狗良则数得善矣(      )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回望”一词在文中结构上起___________作用。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从_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描写所见所闻,表现了“我”对“社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 3.文中最能表现出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古诗文阅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面对诗作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从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凑。 B.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巧妙地借用老妇之口,诉说了她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典故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显露诗人的爱憎。 2.用语精炼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体会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_____”同“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以“那段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自由”“孤单”“烦心”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