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说课稿 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四篇)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说课稿 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四篇) 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说课稿 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件。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登过黄旗山吗?(课件出现“登黄旗山”)(部分学生答:登过) 谁能谈谈登黄旗山的感受?(生:辛苦、高兴……)(再出现“登:踩、脚向下用力”) 而这里有个小妹妹面对这天都峰(出示“天都峰图”)却是“爬”的,请跟老师写一写这个字。请注意“爪”字里的是竖,别写成“瓜”。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海拔1810米。鲫鱼背是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爬天都峰”的惊险经历。请读课题——3、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学习生字词。 (1)学习6个会认的生字。(陡、链、颤、攀、鲫、呵;重点:颤的发音) a请个同学来读一读,师指导全班读准“颤”。 b藏在词语,你还能读准吗?全班齐读(出示:笔陡、铁链、发颤、攀树、鲫鱼、笑呵呵) (2)学习10个会写的生字。(出示:峰、顶、似、苍、仰、咱、奋、辫、勇、居) a请自由地读一读。 b重点指导检查:后鼻音“峰、顶、仰”;平舌音“似、苍” c请男女读词语:峰顶、似乎、仰望、白发苍苍、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力量、忽然、决心、终于。 d重点指导写:勇、辫。(说易错处、书空、组词、区分瓣与辫) 3、再读课文。 小妹妹爬的这座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呢?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天险。 1、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生:) 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两句感叹句分别告诉了我们天都峰有什么特点?(在题目旁板书:高、陡) 2、品读重点句子。(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 (1)品读“高”的句子。(看图) 啊,多高的天都峰呀!请你来读一读!(两个学生、齐读) (2)品读“陡”的句子。(想象画面) a这天都峰不仅高,还很陡,请边读边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山脚所看到的画面。 b请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请你带着自己的想象读一读!(理解“似乎”)似乎可以换成哪个词?(生:好像) c实验(出示链子):如果这是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展示“挂”红色),你认为陡吗?(生:很陡,几乎垂直)让你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生:好怕、发抖、真叫人发颤!)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读。 (3)全班读重点句子 师:看着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怕得脚都抖起来,请读—— 师:实在太危险了,我怕得大叫起来,请读—— 3、面对天险(板书),小妹妹有信心爬上去吗?(生:没有)请读句:我爬得上去吗? 四、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体会一老一少的决心。 1、就在这时候,发生什么事呢?请轻声读一读第三至五自然段。 2、谁来说说发生什么事?(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了,跟小妹妹一起爬。) 3、展示对话: 老爷爷叫:“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a个别演读。 b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一下当时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交流想法。 (生:老爷爷在想年纪这么小的小妹妹也敢来爬天都峰,真了起,我怎能输给他呢……小妹妹在想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都能爬天都峰[哪个词看出年纪大:白发苍苍],我怎么会不\\能了……) 小结:就这样,他们在心里都树立信心,还决定一起爬上去。(板书:树立信心) 5、男女分角色读对话,师读旁白。 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重演这有趣的一幕,请男同学当老爷爷,女同学当小妹妹,请捧起书做好准备…… 五、总结。 最后,他们有没有战胜天险,爬上峰顶呢?(生:有) 下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究他们是怎样战胜天险的。(板书:战胜天险) 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说课稿 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爬 天 都 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3课《爬天都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怕困难、奋力 攀登的精神。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教学策略: 1、 通过学生与文本的直接接触,来达到感知文本,理解文意,感受 内涵。 2、 本文最后爸爸的话,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我?与?老爷爷?如何 互相鼓舞的基础上,再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 一、解读天都峰——感受 ?惊险? 1、(天都峰的照片)看到了吗?这就是天都峰!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 结合你所知道的知识,能否说一下你的感受?全班交流(可以就天都峰的高、险和给人的印象这两方面说一说)。 2、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体会 作者笔下的天都峰,然后在小小组内交流共享一下你的感受。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让学生把感受通过读来表现抓住两下感叹号,进一步读出感情。 3、全班交流,重点从天都峰的高和陡两方面来引导体会。 1) 高:?在云彩上面哩?、?!?; 2) 陡:?从天上挂下来的?、?挂?、?发颤?。(随机板书:高、陡) 4、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直上直下,小作者不禁要想,我爬得上去吗?(感受心理) 二、走进人物——第一次对话 1、出示三句对话: 2、指名读,读得明白吗?不明白什么?指名说一说。(如这些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3、学生自主读课文:你们可以从书中去找一找答案。联系上下文,把这些句子放到课文中去,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你还可以找你的小组内成员商量一下。 4、你真的读明白了吗?出示三个句子,谁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三、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抓住?奋力而攀? (出示人们爬天都峰的图片)看到吗?天都峰就是这样爬的,他们多难 啊,你觉得课文哪些词句写得好,你就去读一读。段落: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引导体会?一会儿……一会儿……?、?攀?、?像小猴子?、?终于?等词; 2) 小练笔:补写省略号的内容(由说到写)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6、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他们做到了,此时此刻他们心情会如何,感受有许多,如站在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前,他们剩下的只有快乐了(出示黄山景象)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四、讨论登山成功之理——抓住?互相道谢?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五、体会爸爸的话——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句子: ?爸爸听了,笑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教师小结:个人的努力+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才使他们都爬上了天都峰。 2、你有什么想对他们中的人说的吗? 2023年《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说课稿 爬天都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三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