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点睛提升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汲取(jí)       亵渎(dú)     解剖(pāo)     彬彬有礼(bīn) B.瞥见(piē)     强聒(guā)   宽宥(yòu)     矫揉造作(jiǎo) C.箴言(zhēn)   坍塌(tān)   箱箧(qiè)     俯拾即是(shí) D.卑劣(liè)     惊骇(hài)   憎恶(zèng)   相得益彰(zhā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像繁植倘若用武之地从天而降 B.惯通单调封锁哑口无言先知先觉 C.镰刀枯干茅草走头无路接二连三 D.屋檐瀑布飞禽一丝一毫参天大树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歌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的,有些押韵,有些不押韵。 ②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诗句在形式上和谐呼应,抑扬顿挫,便于诵读和记忆,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③而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④分行造成了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 ⑤读现代诗要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A.⑤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⑤①④②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说,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也存在各种谣言,但谁也不能不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在事实上带来了谣言的高发。 B.世界台联主席弗格森亲手将金灿灿的名人堂奖杯颁给丁俊晖,后者微笑着将奖杯举起,台下观众热烈的响起掌声。 C.进入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中国掀起了全民“网上学习”。 D.主管部门提醒市民,如果遇到停车乱收费问题要及时取证和固定证据,可拨打举报电话咨询、投诉、举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3)《〈论语〉十则》中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4)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 (5)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调动想象,迅捷如飞地回到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吾故人黎錞①,字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②”,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③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选自苏轼《黎檬子》) 注:①黎錞,北宋著名经学家。錞,音chún。②黎檬子,水果名。③鬻,音yù,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饮少辄醉 (3)治《春秋》有家法 (4)岂复可见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大笑,几落马。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欧阳修便是【乙】文所提“欧阳文忠公”,因他谥号为“文忠”,故称“欧阳文忠公”,他与【乙】文作者苏轼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B.【甲】文开篇由写全景入手,层层推进,写远景、近景,最后于“峰回路转”处推出主景——醉翁亭。寥寥数语,神形兼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乙】文最后一段写出了刘、黎二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共同特点。 D.【乙】文刘贡父戏称黎錞为“黎檬子”,是因为他长得像黎檬子。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的作品。请结合两文内容,简析他们在生活态度方面的相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③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若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④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⑤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 岁退休,他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 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⑥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 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扶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⑦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睛。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⑧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⑨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⑩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⑪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岁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1.第③自然段加横线的地方运用比喻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请分析它的妙处。 2.在第二间小屋,我们应如何盛放自己的事业? 3.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4.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总分的结构,各部分内部也同样是总分结构。 B.在写第一间小屋时,作者用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C.第⑩自然段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下文,段落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选文以比喻论证为主,设喻恰当,逻辑严密。虽没有指名道姓具体生动的事实做例证,但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文二: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如何理解本诗第二节出现的“黎明”和“灯光”的意象? 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第一节的艺术特色。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倾听是心灵的水珠,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英雄”的解释之一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②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英雄,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请以“英雄”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