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随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颁发(pān)     羞愧     粗制滥造 B.屏息(bǐng)   黝黑(yǒu)     吹嘘     杳无消息 C.滞留(zhì)     沥青(lì)        宽恕     单精竭虑 D.烂漫(màn)   不逊(xùn)     妯娌     振耳欲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洌          默契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B.关键          姿态          振耳欲聋          梦想成真 C.绽放          咆哮          殚精竭虑          无怨无悔 D.风采          承载          惊心动魄          玩强攻关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电影《长征》,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C.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大张旗鼓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D.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怦然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 D.调查表明,我国有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名句填空。 (1)微君之躬,_________?(《诗经·邶风》)  (2)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5)写出连续的两句含有雨字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6.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蒲海洋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④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航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⑤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XXXX起飞,预计XXXX临空!” ⑥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 ⑦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⑧“航向XX,航速XX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航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⑨X时XX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地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⑩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⑪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⑫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⑬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XXX!” ⑭着舰指挥员:“航向XX,航速XX……” ⑮飞行员:“明白!” …… ⑯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舰、机配合堪称完美。 ⑰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__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⑱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⑲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钧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⑳“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㉑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㉒“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㉓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㉔歼—15航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㉕“咔擦!”“咔擦!”……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根据这则通讯的主要内容拟写一则消息导语。 2.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3.这则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们的神态和心情,归纳出这样写的作用(至少三点)。 4.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72年来,中国不仅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华民族更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得其大者可以见其小”,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句话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西楼:指送别地点谢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体裁来说,这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甲诗是律诗,乙诗是绝句。两首诗都押了ou韵。 B.从内容来看,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不同的是乙诗,是写作者送别友人;而甲诗,是写作者赠别故乡,同时作者也觉得是故乡的水在送别自己。 C.在写法上,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式,也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D.乙诗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优美景色,看似与哀伤的离愁别绪不协调,其实这正是作者匠心所在,以红叶青山的明丽“乐景”来反衬惆怅伤感的离别“哀情”。 2.乙诗歌“红叶青山水急流”中“急”字最为传神,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节到了,妈妈说要一家人出去旅游,奶奶却建议留在家里,一家人贴春联、包饺子。用传统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你会同意谁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包含标点70以内)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彼此分享,将生命千丝万缕地关联起来。高山流水,春华秋实,我们分享自然的馈赠;诗书礼乐,衣食住行,我们分享人类文明,至爱亲情。 分享与成长一路相伴。分享知识、见解、体验,激活思维,启迪了智慧;分享美食、雅趣、乐事,升华情谊,斑斓了岁月。分享是爱的给予式,令幸福加倍,痛楚减半,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