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通关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辙(zhé)     登轼(shì) 肉食者鄙(bǐ) B.弗(fú)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C.竭(jié)       败绩(jì) 望其旗靡(mǐ) D.驰(chí)       远谋(móu) 又何间焉(jiān)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族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B.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备的歌。 C.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D.我是新唰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深圳的灯光秀引来了很多游客袖手旁观。 D.在追梦的过程中,中国航天领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4、下面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下列是有关读书或学习的名句,请在画线处默写填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_,便欣然忘食。 ③作者有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③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④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⑤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释】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渐渐。④环谒:四处拜访。⑤泯然:消失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B.尝趋百里外(动词,快步走) C.未尝识书具(副词,曾经)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同“攀”,牵)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余幼时即嗜学”一句中的“嗜”指特别的爱好,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 B.【甲】文中的“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恭敬虔诚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个少时天资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平庸无奇的人。 C.对联“五岁作诗弱冠渐平庸,谁之过?天资为赐后天须勤奋,学为先”体现了【乙】文的主旨。 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甲】【乙】两文的事例均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巾:“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年第01期) 1.文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6个字)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            )→骑士下楼远去 2.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 3.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4.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赏析宋词《定风波》,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虽然只写了生活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却表现了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令人回味。 B.序文中说,同行的人在雨中都很狼狈,只有词人气定神闲,泰然处之,反映出他不同常人的胸襟气度。 C.“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两句不但写出了词人坦然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暗示了词人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雨”。 D.这首词上下片分工明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兼议论,体现出词人清晰的思维脉络。 2.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品析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               ;              ,            。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马丁•路德•金自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②字 数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