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实用18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实用18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1篇 本节课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第二单元分数的乘法时,出现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所以,在进行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时,没有匆匆带过,或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整数除法的意义引入,再引导学生通过改编成一组分数除法题,让学生观察、推理出分数除法的意义。我留给学生时间去做,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得其要领。 第二部分内容通过例2引导学生用折纸的方法得出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再比较、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动手操作是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花的比较多。大部分学生能理解为什么分数除以整数就是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但后面的练习就没有时间做了,所以,不值的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是否能熟练的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所以不要拘束孩子,也不要拘束自己。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2篇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后的一节关于分数知识的延伸课。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学生明确了分数就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真分数和假分数虽然在分数的意义上是一致的,但是假分数在意义的理解上却是对原来分数意义的一次飞跃。假分数的意义理解在本节课上应该是一个难点,相对于以前真分数的意义学生根深蒂固,但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得时候怎么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所以,这节课既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又是对原来分数理解的一次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内容,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了基础。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然后依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分类,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最后通过观察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分数,引导学生将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作比较,使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遗憾的是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拖堂了,我想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一开始,提问分数的意义处就冷场了,主要是昨天没有上课,是前天学的内容,学生遗忘了。 2、在教学5个的地方,引导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拓展的比较多,花的时间也比较多。 3、在数轴上表示分数,把真分数、假分数与1比较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及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扎实,所花的时间也比较多。 还可能在设计、语言、课堂处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请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3篇 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8?”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促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能(提高学习能力)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容易,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显然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单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4篇 首先为本课“列方程解决问题”作铺垫,开始的时候设计了两类复习题:一类是训练学生找单位“1”,另一类是用分数乘法解决的问题。 接着,出示例4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先把题意理解透。学生很容易提出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重点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汇报的时候,老师可适当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同时复习一下方程的解法。 同时,肯定有的同学用算术解法,因为一步计算比较好理解。用方程解,只要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顺向思考,就能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所以,教材只给了用方程解的全过程。但是小学生目前还没有接触到比较复杂的,用算术解法很难解决很难理解的那样的应用题,因此对用方程解法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觉得用方程还得写设句,比较麻烦,因此喜欢用算术解法。对此,老师肯定算术解法的正确性,但是不要过于强调。主要从等量关系的角度分析,让学生顺向思维列方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5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5、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和;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一》这一教学反思,来自!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6篇 数学课要学分数除以整数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班级的大屏也坏了,让学生自学吧。 开始我先提出了自学要求。孩子们开始学了起来。陆续有孩子学完举手了。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所以,乘以一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就进行了练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错,此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多数学生没有了做题后的兴奋了。只是因为结果相同啊。学生不明白算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知道,这个知识点是我要给孩子们讲解的地方。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学生进行算理的教学,大部分同学们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从这节课,使我感悟到,计算教学,最省事的教法就是把计算方法和盘托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进行大量的训练。可是这样教学,尽管也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算法,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节课中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学,正如侯校长说的那样,真的需要老师好好琢磨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第7篇 课前预习,所有学生都能根据真、假分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对分数正确进行分类。但请学生用假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或在数据上表示带分数则比较困难。 针对这一现状,我对例2的教案进行了改动。在教具方面,原先准备用挂图教学,但考虑到挂图一次性呈现所有图案,不便于学生感受到一个圆是单位“1”,最后改为用自制圆片作教具逐一展示。在教学设计方面,原先准备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现在,学生是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三个假分数的学习。特别是第二幅图,针对学生的困惑“为什么这幅图不能用7/8来表示”质疑,使其明确单位“1”,并且掌握假分数7/4的含义。从第三幅图学生独立完成情况来看,这样的改动是成功的。 做一做第2题也是练习中的难点,需要老师辅导学生完成。在这里,我是这样指导的:我们把从0到1的线段长度看作单位“1”,请大家仔细观察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请大家把1/6、6/6、7/6、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