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安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簌簌(sù)        谚语(yàn)          携带(Xié) B.连翘(qiào)     潮汐 (xī)          陨石(yǔn) C.追溯(sù)        遗骸(hái)          宝藏(cáng) D.曲线(qū)        狩猎(shǒu)        劫难(jié)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翠羽流苏            人情世故 B.挑灯看剑             千呼万唤 C.富贵荣华             叹为观止 D.吹角连营             兴高彩烈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让更多普通百姓的家底厚起来,让中等收入群体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一幅人民群众公平分享世外桃源的绚丽画卷。 B.在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蜿蜒伸展,沿途阡陌相连,绿山相接,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C.由于受到H7N9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沪、宁、杭等地的家禽生意无人问津   , 土鸡十元一只也没人买。 D.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我真是豁然开朗   , 不仅学到了创业的基本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重新燃起了拼搏的雄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名句填空 (1)淮南秋雨夜,_______。 (2)_______,不下旧帘遮。 (3)低头乍恐丹砂落,_______。 (4)转觉鸬鹚毛色下,_______。 (5)________ ,相伴过年华。 (6)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 (7)________,泥香带落花。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 (9)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 (10)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康与之《昨梦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                    扶:___________ (3)麻枲之属                    属:___________ (4)迫暮                           迫: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3.【甲】文为什么要特别写到“黄发垂髫”的生活状态? 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品竹百草原 刘   江 我拜谒过韶山虎歇坪那挺拔如松柏翠叶如绿云的高山竹,也欣赏过漓江两岸那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但像这次坐下来用两三天的时间细细品竹却是从未有过的。竹与人都是百草原主人请来的客,平等且从容。 我国素有“世界竹子王国”的美称,仅百草原引进的竹子就有三百余种。走进那片目前全球仅存的大片原始淡竹林,不由得轻了脚步哑了声音,唯恐自己的莽撞破坏了这里的幽静。它们如一群素面朝天的山姑,风来生姿,日过成荫,一个“淡”字道出了它们的天性,无人争出色淡出了和谐,无人强出头淡成了风景,就这样自生自长与世无争,为这个喧嚣的世界营造出了一片“静”地。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紫竹,真是“人间俗气一点无”,铜枝铁干,气冲霄汉,望一眼敬意心生,它让你能想起所有沉默寡言刚直不阿之人,真是“秋凤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流连山间,细细品味,与那些极具观赏性的“金镶玉”“玉镶金”相比,我更偏爱那满山可洼的毛竹。虽然时值酷暑,但一入竹林便是“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竹涛如水,翠叶如云,似真有仙人护佑绿风拂尘,纵有万丈红尘到这里也是烟消云散。夏日虽多雨,但这竹林却是“宜烟宜雨又宜风”的。清晨观竹,薄雾缭绕,琼枝摇绿云,袅袅婷婷,似有乐音妙曼。雨后观竹,却是风去秆不弯,雨过枝更翠,百尺高节扫浮云,微风清香徐徐吹。徜徉竹林之中,你会看到,那些生长在低洼处的竹子,不但没有因为高处的同辈挡住了雨露阳光而弯腰低头郁郁寡欢,而是以更加茁壮挺拔的身姿和他们并肩站成了一道风景。 竹,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和中国结、中国红一样,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儿女修身养性和人生价值取向的标准。难怪苏东坡先生要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那么我们这些来自北方的客人,就该乐不思归了吧! 竹下品酒本就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如果能邀三五知己,在竹林之中席地而坐,直接品酌着从青青竹节里汩汩流淌出的美酒,那该又是怎样一番情趣呢?安吉的陈立新先生将文人骚客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把纯粮酿造的高度佳酿注入当年的新竹之中,酒与竹经过三到五年的相争、相识和相生,竹拽了酒的刚烈,酒沁了竹子的清纯,产生了一种好酒好竹好义之人的琼汁玉液。想那风吹悠悠香的竹林之中,头顶绿盖如云细雨沙沙,背靠刚直之竹,手携肝胆之友,对酌那直取天地之间的佳酿,竹,酒,友,这该又是一幅怎样的三绝之图呢? 酒醉人,竹亦醉人,不醉不还! (摘自《散文选刊•下半月》2016年第10期) 1.文章开头先提及了高山竹和凤尾竹,作用是什么? 2.文中有好几次引用了关于竹的古诗词或名句,有什么好处?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的词句。 (1)走进那片目前全球仅存的大片原始淡竹林,不由得轻了脚步哑了声音,唯恐自己的莽撞破坏了这里的幽静。(如何理解句中的加点词语?) (2)竹涛如水,翠叶如云,似真有仙人护佑绿风拂尘,纵有万丈红尘到这里也是烟消云散。(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4.说说你对“酒醉人,竹亦醉人,不醉不还”中三个“醉”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哪几句? 2.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80字以内。 “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爽!” “爸!这里限速50!” 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完一部名著,你也许会有与人交流的渴望。 读完《傅雷家书》,你也许想与人谈谈严与爱;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也许想与人谈谈不幸与幸运;读完《繁星﹒春水》,你也许想与人谈谈母爱或童真;读完《海底两万里》,你也许想与人谈谈科学与梦想;读完《简·爱》,你也许想与人谈谈自由或尊严…… 请以“今天,我想和你谈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题目中“你”可以是名著的作者或名著中的人物,也可以是你身边的长辈或朋友,还可以是物。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