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温岭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评估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雾蔼 丛莽 俯瞰 五彩斑澜 B.告诫 炫晕 焦炙 轻歌漫舞 C.驰骋 寒禁 急湍 振耳欲聋 D.演绎 懈怠 皱褶 川流不息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的作者是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山西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山西风情。 B.《马说》是唐代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式,对统治阶级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抨击。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出自《庄子》的成语有鹏程万里、越俎代庖、游刃有余和井底之蛙等。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雎》就属于“风”,而《蒹葭》属于“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 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 (5)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了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马说》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通过写景渲染自己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突出交易的不平等,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B.其中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 C.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D.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后遂无问/津者 C.鸡犬/鸣吠 D.余/顾而慕之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B.乙文记述作者旅途中的见闻感触,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一家中,的确有万物各得其所的真谛,很遗憾自己远远不如他们安适。 C.甲文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乙文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D.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作者特别赞美妇女也参与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简要分析。 6.作者在【甲】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迹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承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1.下面关于物候和物候学的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学规律只适合于温带和亚热带区域。 B.物候学记录和研究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C.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建立了物候学科。 D.掌握物候学知识需要学会理解和翻译鸟类的语言。 2.北京地区1962年由于没有关注物候,导致作物受损。对此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62年农历24节气中的立春节气比往年晚了好几天。 B.表明如果根据物候来确定农时,会更加简便而有效。 C.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变化,综合反映了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变化。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凄清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中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蒹葭》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都以“蒹葭”“白露”起兴。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感。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文言虚词“其”在本课中有下列几种用法: A、作代词,相当于“它”或“它的”。 B、作副词,表示诘问语气。 C、作副词,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可能”“恐怕”。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其”各属于哪种情况,把对应的字母填人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1)其真无马邪( ) (2)其真不知马也(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策之不以其道(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七、作文(共40分)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无论怎样,经历过便是一种财富,如果让我们重新走过,我们仍不会感到后悔。 请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