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理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A.dān yuán gāo qī B.tān huán gāo xī C.tān yuán hāo qī D.dān huán hāo xī 2、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我厂生产的红石牌高级涂料色泽高雅。使用它来装饰您的居室,包您蓬荜生辉。 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勇于担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常激发诗人的情怀。李白《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宴饮欢乐气氛的营造;陆游《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淳朴民风的赞赏。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不苟取 胡汲仲先生长孺①,号石塘,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②,为先生润笔③,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是日,先生正绝粮,其子以情白,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观此,则一毫不苟取于人,从可知矣,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注释】①胡长孺(1249—1323)元诗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②赵松雪:即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罗司徒:即罗源,被元朝拘获的南宋宦官,后事元,官至徽政使加大司徒。③润笔:稿费。 1.【甲】诗作者文天祥是__________(朝代)人,【乙】文作者孟子则生活在__________时期。 2.解释【丙】文加点的词语。 (1)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        (2)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 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 行道之人弗受 B.万钟于我何加焉 / 则一毫不苟取于人 C.此之谓失其本心 / 其子以情白 D.为宫室之美 / 为先生润笔 4.对【丙】文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 A.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B.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奉劝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 C.座位上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先生拒绝得更加坚决。 D.坐在上面的几位客人都劝慰他接受(润笔),可是先生坚决拒绝。 5.孟子所说的“本心”,文天祥则表述为“________”。在【丙】文中,胡汲仲先生拒收巨额“润笔”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表现了胡汲仲先生“__________”的品德。可见,这样的“本心”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代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 6.【丙】文是记叙文,叙述简洁,描写生动,寥寥数语就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请参照上述对【丙】文的简析,选择【甲】诗或【乙】文进行简析。 我选【   】,其特点是          。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2.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5.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6.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7.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军城早秋①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②,朔云边月③满西山④。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又向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这首诗即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②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③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④西山:指今四川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渔家傲·秋思》是词人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 B.《军城早秋》中,“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C.《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未勒”和《军城早秋》中的“更催”二字都暗示了抗敌的战事还没有展开。 D.《渔家傲·秋思》意境悲凉、壮阔,语言质朴、凝练;《军城早秋》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七、作文(共40分) 题目:总会想起             要求:①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