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一中2023年春季高一年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永春一中2023年春季高一年期初考试历史试卷(2023.2)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福建昙石山文化各遗址有厚达几米的贝壳堆积层,以及石镞、骨镞、鱼骨叉、石网坠、石矛等。它以闽江下游为中心,分布于福建东部沿海。与该文化同期的台湾圆山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形制相近的上述物品。由此可以推断(   ) A.圆山文化延伸了昙石山文化 B.台湾本岛原住民均来自大陆 C.两文化间产生过交流与传播 D.二者同属于早期的农耕文明 2.先秦诸子虽“百家异说”,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 著作 相关论述 《孟子》 问日: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官僚政治的确立 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 D.集权制度的完善 3.下图所示为“和田马钱”,是公元1-3世纪新疆于阗(今和田)制造和发行的钱币。钱呈饼状,圆形无孔,采用源自希腊的打压法制造,印上的文字和图像。一面中间是一匹马或头骆驼,周围一圈是估卢文字。另一面则是汉文篆字“六铢钱”或“元六铢钱”。该钱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   ) A.汉文篆字已开始盛行于新疆 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C.汉朝与希腊建立了官方联系 D.新疆已全面推行了中原币制 4.学者胡阿祥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没有思想权威的时代”,是“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反映其时代特征是(   ) A.多元的文化面貌 B.动荡的历史进程 C.频繁的民族交流 D.巨大的社会进步 5.唐玄宗天宝末年,西北地区流传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河西节度使哥舒瀚)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此民歌表明当时(   ) A.军镇设置利于边防 B.安史之乱破坏长城沿线 C.藩镇割据势力强大 D.国家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6.某同学在学习了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的知识之后,整理出了表2。 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 1 宰相人数越来越多,任职资格越来越低 2 机构分权越来越细,彼此牵制越来越强 3 内侍机构权力扩张,取代外朝宰相机构 4 立断不废旧,但实权逐渐转移至新设机构 据此判断,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的演变 A.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 7.中国古代的色彩不是单纯的审美,而是政治、礼法,尤以服饰最为典型。如北宋初年,法律明文规定:诸服饰辄效四夷者,杖一百,而后宋仁宗又再下诏令禁止“士庶仿效胡人衣装,裹番样头巾。”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代 A.创制法令规范礼法秩序 B.民族交融影响百姓生活 C.华夷之别观念逐渐加强 D.程朱理学指导政府政策 8.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该项目申遗成功 A.反映了宋元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通 B.凸显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 C.肯定了宋元中国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 D.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 9.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他们或在政治上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或在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或在思想上倡导经世致用理念。推动这些思想形成的根源是明清时期(   ) A.理学思想长期的束缚 B.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0.南怀仁《坤舆全图》运用当时较为先进的西方经纬理法以及实测技术进行绘制,整幅地图的构图则采用中国传统的对称形式。其做法 A.旨在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 B.促进了中学西渐的兴起 C.推动了中国地理学的进步 D.冲击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11.清朝不同时期耕地与人口数据比例变化表 年代 耕地面积(顷) 人口(人) 每人实得耕地(亩/人) 乾隆十八年(1753) 7 801 142 183 678 259 4.25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 807 156 208 095 796 3.75 嘉庆十七年(1812) 7 913 939 361 600 000 2. 19 依据表可以推知,清朝 A.垦荒拓耕效果显著 B.外来人口流入剧增 C.人地矛盾日益激化 D.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12.鸦片战争后,闽江流域上游产粮区大量改种茶叶以出口。19世纪80年代后,该地很多茶园因印度茶叶的竞争而改植其它农作物。这反映出 A.印度经济实力强于中国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C.中国不断卷入世界市场 D.列强在亚洲侧重于侵略印度 13.图1是《点石斋画报》乐卷上刊登的关于牙山战役的图画。它是对战斗宏大场面的全景再现。图2来自1894年在日本出版的《日清战争画报》。图中上方矩形文字框中写道∶"大岛旅团的士兵英勇奋战,将牙山的清军驻兵打得溃不成军。"这两幅图片 A.说明中日两国均在前线派驻记者 B.说明牙山之战真实历史无从考证 C.为了解甲午战争提供了可信史料 D.为研究甲午战争提供了独特视角 14.如图为1898年美国刊载的一幅名为《中国问题》的漫画。漫画中:一名头顶斗笠、手持烟锅的中国农夫在昏昏欲睡,而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正在为争夺农夫筐里的果实打得不可开交,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跃跃欲试。漫画中所反映的“中国问题”(   ) A.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 B.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大举入侵 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5. 据表1可知,上述认识 A.凸显民族复兴主题 B.推动史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化 C.改变革命斗争策略 D.采用了辩证分析法评价历史 16.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B.批判封建伦理,提倡民主科学 C.学习西方文化,建立民主共和国 D.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 17.下表是中共“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共(   )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 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 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 18.20世纪30年代,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合力塑造,岳飞的形象从古代的抗金名将、晚清的民族主义者、民国前期爱国忠孝的国家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一形象塑造旨在(   ) A.最大限度追求历史的真实 B.激发国人的民族抗争意识 C.加强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 D.迎合民众的价值文化追求 19.1945年重庆谈判签订的《双十协定》虽然被国民党撕毁,但中国共产党展现了争取和平建国的诚意,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1949年的北平和谈,虽然因国民党不接受最后和谈协议而破裂,但中国共产党想尽快结束战争的诚意尽人皆知。据此可知,两次谈判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B.揭露了国民党的内战阴谋 C.加快了三大战役的胜利进程 D.导致了国共两党彻底决裂 20.一位同学绘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示意图,标出了会议的关键词。①至④对应的会议名称分别是(   ) A.中共二大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八大 B.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C.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D.中共二大 八七会议 中共七大 七届二中全会 21.在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投资总额中,工业投资达248.5亿元,占比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的建设单位的投资占44.3%,加上直接配套的建设投资,则占51.5%。国家的这些“投资”(   ) A.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步伐 D.进一步优化了工业布局 22.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上,周恩来《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的整顿方针 是:“针对国营企业提出简化项目,加强管理,克服浪费;改进不合理的制度,适当降低过高的福利待遇。”这一调整(   ) A.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基于对经济困难的考量 C.加强对国营经济的控制 D.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3.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延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拓展了民间外交的新空间 C.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和孤立 D.旨在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24.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的分布示意图。对此阶段工业建设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展基础上延伸 B.改变了50年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D.开创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25.下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 A.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2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农村地区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   ) A.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 B.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集约型规模经营 D.实现农业集体化生产 27.下表为1992-2006年我国平均进口关税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 年份 1992 1994 1997 2001 2006 平均进口关税税率(%) 42 35 17 15 10 A.反映了对外贸易结构的失衡 B.表明西方国家商品倾销加剧 C.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2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这些举措(    ) A.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B.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C.提高了国家的治理水平 D.推动中国话语体系建设 29.下表为1978~2016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概览。 指标 1978 2016 占世界GDP的比重(%) 4.9 14.84 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22.3 18.82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的人均GDP(%) 22.1 88.3 在世界各国GDP的排名 4 2 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 0.8 13.2 导致上表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 30.2022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总统佐科共同视频观摩了雅万高铁的试运行。这是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