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调查报告(共6篇)

举报
资源描述
光伏产业调查报告〔共6篇〕 第1篇:光伏产业调研报告 光伏产业调研报告 这篇光伏产业调研报告,答复了社会广泛关注、议论比拟多的几个热点话题。梳理这几个话题,我们感觉到,深化基层多做调查,理解清楚情况,努力看到真相,格外重要。 光伏产业为什么议论那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人只理解部分的情况,不理解全局的情况;只理解过去的情况,不理解如今的情况。光伏产业近一年来形势急剧变化,不理解这些最新的情况,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理解情况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吗?不一定。还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客观、全面地看问题。如今人们议论比拟多的,往往是部分的问题、产业链某个环节的问题。假如这样看问题,就可能以偏概全,夸大光伏产业的难处。假如我们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去看,从光伏市场的全局去看,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要用开展的目光看问题。如今光伏产业的一些问题,是开展中的问题,也会在今后的开展中得到解决。假如只看当下,有些问题宏大,似乎无解。假如用开展的目光去看,如今的某些问题可能会转化为优势。放眼将来,我们才能看清楚光伏产业的大势。 焦点1 怎样对待产能过剩 光伏业这一轮来势凶猛的震荡,很多人将其归咎于产能过剩。 在下去采访前,翻看相关资料,发现有一组数据被大家津津乐道:2023年全球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50GW,其中中国已有及在建的组件产能总量约在30GW,而2023年全球新增的装机容量只有29.7GW。从数据来看,光伏产业确实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并由此带来价格的大幅下降,整个行业陷入低潮。 不过随着调研的深化,发现这个产能过剩远不像想象的那般简单。身处一线感受市场冷暖的光伏企业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更为深化。 相对过剩非绝对过剩 “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促发了光伏业的这个冬天,2023年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速,产能以100%的速度在增长,而市场需求的增速只有50%。这使得一年来光伏产品价格平均下跌近40%,企业利润下滑、库存增加”,认为,光伏业的产能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 为什么不是绝对过剩?不管是回忆过去,还是展望将来,光伏市场不仅具有高成长性,且需求潜力宏大。 回忆历史数据,200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不到30万千瓦,而10年之后,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是2970万千瓦,增速惊人。 展望将来,虽然2023年全球光伏50GW的产能比需求高出40%,但是按照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预测,将来5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至少增加138.2GW。假如将目光放远至2023年,市场需求潜力更为宏大。欧盟对欧洲的光伏累计装机进展了三种情景的分析^p 和预测,即根本开展形式到达100GW,加速开展形式到达200GW,理想开展形式到达400GW,其结果分别占欧洲电力总需求的4%、6%和12%;美国方案在全国推广40GW太阳能发电系统,光伏发电占比进步到10%;日本方案累计装机容量到达28GW;印度方案累计装机容量到达20GW。这样大的市场容量,如今的产能就是开足马力也赶不及应对。 相对过剩又从何而来?现阶段行业产能的相对过剩,主要于需求的阶段性萎缩。光伏还是个不成熟的新兴产业,现阶段还要依靠电价补贴等政策支持产业开展。而自2023年以来,光伏业的主要市场——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受欧债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纷纷大幅削减光伏上网补贴,直接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的热情,带来光伏市场需求增速的减缓。中国市场虽然2023年同比增长近200%,使我国光伏企业依赖国际市场的销售占比从99%左右降至90%,但由于基数较小,新增装机也不过2GW多,仍是“杯水车薪”。 辩证对待重复建立 虽说是产能相对过剩,但是大量的重复建立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引发此轮产业调整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那个一张硅片赚十来块、建个厂子六七个月就能回本的年代,产能扩张太容易了。曾有个老太太看光伏赚钱,也找我买设备,就凭着两台线切割机,一年就收回了本钱。”小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光伏行业疯狂投资、充满暴利的时期,“在那样一个快速成长期,一窝蜂上马工程是必然的结果”。 近两年,各省市加速开展新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刺激了产能迅速扩张。有媒体报道,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几乎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开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开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 不过出乎的意料,我国光伏骨干企业虽然深受重复建立带来的行业无序开展之苦,但他们更多地认为应该辩证地对待产能过剩和重复建立问题。 在看来,几乎所有的新兴产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的暴利时代,重复建立和一窝蜂现象难以防止。正是这种乱局加剧了产业竞争,促使企业提升技术程度,进步效率降低本钱,以求得生存和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整个产业的进步。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适度的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才能激发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热情”,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认为,目前光伏产业的产能“充裕”得并不多。以2023年的供需情况计算,大约充裕40%的产能,而通常传统的工业产能充裕一般在20%左右。对于拥有宏大需求潜力的光伏市场来说,40%的充裕量并不算是严重的过剩。 部分业内人士还认为,新兴产业许多独有的“重复”建立,不该在限制之列。比方开展初期的新兴产业技术道路尚不确定,不同企业在多晶硅、单晶硅、碲化镉、非晶/微晶、铜铟镓硒等太阳能电池不同技术道路上的尝试;再比方同一企业在不同地区建立延伸产品和效劳的基地,像保利协鑫在徐州建成全球领先的6.5万吨多晶硅基地,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地设立与客户配套的专业化硅片消费等。 另外,多晶硅消费的产能问题也需要辩证对待。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多晶硅消费对下游的电池和组件制造影响明显。全球多晶硅产能一直在快速增长,从2023年的6万吨,到2023年底已扩大到24万吨,在国外厂商纷纷扩产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假如不参加竞争的行列,会对中国整个的光伏产业带来宏大的影响。 开发市场是解决之道 对于目前光伏企业的现状,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如今大家是青蛙鼓肚子,都还在撑着,但不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能撑得住,那些进入晚的、只想赚一笔就离场的企业熬不过这个冬天,如今还能撑着的大多是在2023年以前进入光伏行业且一直稳扎稳打的企业”。这一比喻道出了光伏企业面临的困难,也透露出光伏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解决之道。如今出现的产能相对过剩场面,需要通过市场经济规律去调节,这将是光伏企业痛苦的洗牌过程。行业可以通过市场手段,逐渐合理地配置资,实现产能的合理布局。 调整产能扩张节奏固然重要,翻开需求增长的大门更是“治本”之道。江西新余光伏办副主任觉得,光伏是朝阳产业,假设翻开应用市场,进步能构造中新能的占比,产能远不过剩。对国外市场,研究国外相关政策,保证中国的光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渠道不能受阻;对国内市场,加速开发光伏发电应用,让上游的制造业优势可以顺流而下,同时进步市场准入标准,让质优价廉的产品在国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80%和0.8%,这分别是我国光伏产能在全球总产能的占比和中国光伏应用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悬殊的比例差距,映衬出我国光伏产业供需相对失衡的现状,翻开市场应用的大门,才能找到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钥匙。 为了推动国内光伏应用,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开展了多个示范工程,诸如金太阳示范工程、光伏发电站工程特许权招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工程等。202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全国标杆电价,对国内光伏应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切努力,促使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迅速攀升。专家预计,按照目前的开展势头,“十二五”末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远超预期。 焦点2 是否高能耗高排放行业 “高能耗、高排放”一直是困扰光伏产业的一个话题。“消耗我国的资能,消费出来的绿色电力输出到了国外,却将污染留在了国内。”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以此观点来质疑光伏制造业的开展。曾有研究机构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能耗和排放情况进展了测算和分析^p ,其中高纯多晶硅制造环节是产业链中耗能和排放“大户”,因此也受诟病最多。 光伏产业到底是不是“高能耗、高排放”?这成为了此次调研采访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之一。 是否具备“两高”特性 “光伏行业本身并不是高能耗、高排放行业。”。 光伏发电是否是高能耗?算一算就知道。开展总工程师认为,在计算光伏业能耗之前,应该先理解光伏产品的独特之处。光伏业产出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这一产品与电解铝等行业不同,它可以在将来的25年到30年中,不断地产出电能,且不再额外耗能。为此,光伏业的能耗计算应该将这部分计算在内。 在调研中,曾看到有人根据2023年国内光伏企业技术程度,对光伏电池全寿命进展能量平衡测算,以原料硅砂为起点,到制成晶体硅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制造产业链总能耗为2.597千瓦时/瓦,折标煤为888.2克标准煤/瓦。按我国每瓦晶硅太阳能电池年发电1.5千瓦时计算,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电池寿命期内,平均发电量可达45千瓦时。将制造环节的能耗与发电量结合测算,光伏发电的平均能耗折标煤为19.73克标准煤/千瓦时。而2023年全国发电煤耗平均为342克标准煤/千瓦时,光伏发电的能耗仅是煤电的1/17。并且,随着技术的开展,这一能耗还在不断降低。 再看排放方面,四氯化硅是多晶硅消费副产物中最难处理的物质,但是按照闭路循环设计的多晶硅消费工艺,这种物质的排放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在多晶硅料消费厂区内,我们看到管道密布形成的一个物料循环、能量回收利用的闭路循环体系。以中能硅业在传统改进西门子法根底上改进、提升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法技术为例,多晶硅消费以金属硅为原料,与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反响合成三氯氢硅,三氯氢硅经过精馏提纯、汽化后,与高纯氢气在高温下复原得到多晶硅产品。复原过程中没有反响掉的三氯氢硅、氢气以及副产物的四氯化硅和氯化氢气体,采用干法回收系统进展成分别离,其中四氯化硅、三氯氢硅混合液送精馏提纯,得到高纯三氯氢硅送回复原消费多晶硅,四氯化硅送氯氢化合成系统转化为三氯氢硅,提纯后再返回复原系统使用;别离提纯后的氢气返回复原工序消费多晶硅,氯化氢气体那么送氯氢化合成工序,完全实现闭路循环、清洁消费。 在调研中,提到的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在今年4月底曾做过一个统计,发现国外主要的多晶硅制造企业扩产热情很高,韩国OCI、德国Wacker和美国Hemlock扩张步伐最为宏大,预计到今年底,这三家企业产能均将超过5万吨,分别将到达62000吨、52000吨和5万吨。但在这些热闹的扩产方案中,没有一家将厂址选在中国。 查阅资料可以发现,时至今日,全球传统的七大多晶硅公司仍然没有一家在中国建厂,也没有一家对外转让技术。疑问也由此产生,假如多晶硅消费是“高耗能、高排放”,美、日、德为何一直把多晶硅消费留在本国?为何一直封锁技术? 曾经的“两高”帽子 既然光伏行业不属于“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这顶“帽子”又是怎么戴上去的? “在多晶硅消费开展初期,设备、工艺等方面技术程度不高,在这种根底上计算出来的能耗值比拟高”,朱秉分析^p ,前几年曾有测算说多晶硅消费每公斤耗电400千瓦时,这一数据是基于一个九对棒复原炉生长15天、一炉产50公斤的技术程度计算的。而在赛维LDK的一个复原车间里,有一个2023年5月18日的消费记录,这个复原炉有24对棒,一炉生长时间为85小时,单位电耗仅为56.65千瓦时/公斤。 除了技术程度问题,认为光伏行业“高能耗、高排放”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多晶硅的市场价格在2023年还在每公斤20美元左右,但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开展,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一度攀升至每公斤近500美元的高位。高额的利润驱动着资本疯狂地进入这个行业,在没有完好的工艺技术条件时,投资人只想尽快地上马工程,尽快地消费出硅料卖出去,能耗高、环保设计不够周密是必然的。正是这种不计本钱,使不少企业在那个时期出现了能耗和排放的问题,也在人们的印象中留下了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