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县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县中学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由四种氨基酸: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5H7NO-2)、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组成分子式为C55J70O19N10的物质M,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A.M为九肽化合物 B.若M为酵母菌体内的多肽,则酵母菌控制M合成的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无外显子与内含子     C.控制该物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DNA     D.若M为噬菌体内的多肽,则合成M的原料是由其宿主细胞提供的 参考答案: D 2. 下列各物质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的是 A.RNA          B.性激素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参考答案: A 3. 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褐鼠的子宫,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A. 黑、雌    B. 褐、雌    C. 白、雄    D. 黑、雄 参考答案: A 4. 在显微镜下观察以下各种组织切片,看到某一切片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该组织体细胞的两倍,有的是正常细胞的一半,不可能的切片是     A.卵巢切片         B.精巢切片         C.子房切片         D.输卵管壁切片 参考答案: D 5. 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另一病毒丙,并以丙感染寄主细胞,则寄主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   )  A.RNA甲、蛋白质乙      B. RNA甲、蛋白质甲  C.RNA乙、蛋白质乙      D.RNA乙、蛋白质甲 参考答案: B 6. 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7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不变 参考答案: D 7.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发现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原因不可能是   (  )                                             A.研磨时没有加入二氧化硅           B.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 C.提取时无水乙醇加的太少            D.所用的菠菜叶片可能太嫩 参考答案: C 8. 将甲植株的枝条接到乙植株上,设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在甲乙自由传粉情况下,接到乙植株上的甲枝条所结种子的种皮和胚细胞,其基因型分别是(  ) A.AA, AA 或Aa       B.aa, AA 或Aa C.Aa,  Aa或aa       D.Aa,  AA 参考答案: A 9. 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参考答案: B 10. 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参考答案: D 11. 下图表示一个二倍体植物(2N=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正确的图示是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1号和4号(5号和8号)染色体中应该有一条是黑色的,2号和3号(6号和7号)染色体中应该有一条是白色的,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上下两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颜色应该相同,D错误。 考点: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有丝分裂后期,能从染色体数目和颜色上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解旋酶可以断开⑤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B.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D.A链、B链的方向相反,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参考答案: D 13. 右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的溶解度最大 B.乙为蓝绿色 C.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D.在收获时节,小麦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 参考答案: C 14.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指导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运RNA携带到核糖体中     C.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D.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A.细菌的质粒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动物的肝糖原和抗原 C.人的胰岛素和雄性激素                    D.植物的纤维素和生长素 参考答案: A 16.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 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C. 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 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参考答案: 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增殖、生物膜、细胞膜及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及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通过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和相邻细胞之间形成通道传递信息;细胞分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普遍性、遗传物质不变性。 【详解】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消耗能量,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细胞的核膜、内质网和细胞膜中都属于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都含有磷元素,B正确;两个相邻细跑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D正确,所以选A。 【点睛】无论生物个体是否成熟,细胞增殖都需要消耗能量;内质网是由单层生物膜围成的细胞器,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7.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参考答案: A 18. 图甲表示人和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a、b、c三种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B. 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 C. 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 D. c酶的最适温度应大于40℃ 参考答案: B 据图分析可知,人的淀粉酶在pH略微偏碱性的环境中活性最高,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A错误;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相同时,pH也可以相同,如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B正确;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可能相同,有可能不同,C错误;c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等于或大于40℃,D错误。 19. 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胞菌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在32P-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实验时间太长造成的     C.利用35S、32P同时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进行实验可以节约时间     D.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和DNA中的H都是放射性的3H 参考答案: B 20.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参考答案: A 【考点】电子显微镜;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在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首先移动装片,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直接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并且光线如果变暗,可以通过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来调亮视野. 【解答】解:A、显微镜的使用时,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然后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增加进光量,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A正确;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因此应增加进光量,B错误; C、应在转用高倍镜之前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并且需要增加进光量,C错误; D、在显微镜使用时,应先使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D错误. 故选:A.   21.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DNA 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参考答案: B 22. 下列对于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B.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D.从核酸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23.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per基因不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①过程的产物可直接作为②过程的模板 C、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D、③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基因表达、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