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老官庄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山西省临汾市老官庄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下曲线图显示一片绿叶在正常情况下一天中的气体交换情况,该绿叶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请判断在12 : 00时,该叶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放出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 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 A       0      l2 B       2      12 C       0      l4 D       2      l4 参考答案: 答案:D 2. 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几十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鹿种群的: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答案: B 3.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行进过程可表示为下图中的哪一个   参考答案: B 4. 下图是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示意图。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B.愈伤组织的分化产生了不同基因型的植株     C.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中有该过程所利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D.抗虫棉有性生殖后代能保持抗虫性状的稳定遗传 参考答案: A 5.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用2条5cm长的红色橡皮泥和2条5cm长的蓝色橡皮泥代表已复制的2对同源染色体 B. 在模拟MⅡ时期时,构建的2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 C. 模拟过程中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D. 模拟制作完成时,可以得到4个子细胞,2种类型 参考答案: A 【分析】 考查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分别用一条红色和蓝色的橡皮泥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染色体,可以表示来源不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复制后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错误; B、在模拟MⅡ时期时,构建的两个纺锤体应以第一次分裂中的纺锤体的每一极为中心,且与第一个纺锤体垂直,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被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正确; D、减数分裂结束后得到四个子细胞,两种类型,因此模型制作完成时,可以得到四个子细胞,两种类型,正确。 故选A。 6.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M1溶瘤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如图所示)。 材料二: 当细胞以异常的模式进行增殖的时候,机体会释放一系列的死亡信号激发细胞的自我摧毁,以免异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研究者首次披露一种细胞凋亡抑制蛋白σAPs)控制细胞凋亡的机制: 通过与细胞凋亡酶结合而抑制细胞凋亡。 (1)正常细胞___ (有或无)ZAP蛋白,由图可知细胞凋亡与__________(细胞结构)密切相关。 (2)基因对黑色素合成的控制是 _____________实现的。 (3)已知癌细胞大量摄入葡萄糖用于呼吸作用,但是其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与正常细胞却大体相当,说明其呼吸产物中有大量的_________(物质)。 (4)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与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细胞 B. 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C. 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D. 谷氨酰胺可能用于合成癌细胞的葡萄糖载体蛋白 (5)根据资料二可知,癌细胞形成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以上资料提出治疗癌症的两种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有  内质网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乳酸  AB  细胞凋亡抑制蛋白σAPs与细胞凋亡酶结合而抑制细胞凋亡  向患者体内导入M1溶瘤病毒;破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基因;研制出抑制IPAs基因表达或抑制IAPs功能的药物,从而阻止异常细胞癌变;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摄入量)   试题分析:本题意材料题的形式为载体,考查细胞癌变的机理及细胞凋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的能力,通过本题,可以锻炼考生审题能力和文字描述能力。 (1)由材料一的图分析可知,M1溶瘤病毒能选择性作用与具有ZAP缺陷的癌细胞,导致其细胞凋亡,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转变而成的,推测可能是正常细胞含有的ZAP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不能合成ZAP蛋白而发生癌变,因此正常细胞含有ZAP蛋白。由材料一的图片分析可知,M1溶瘤病毒在癌细胞内复制,引起内质网应激而发生细胞凋亡,所以细胞凋亡与内质网密切相关。 (2)人体细胞中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通过表达产生酪氨酸酶,该酶催化黑色素的形成,说明基因对黑色素合成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癌细胞大量摄入葡萄糖用于呼吸作用,但是其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与正常细胞却大体相当,说明绝大多数葡萄糖用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 (4)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导致无法合成与癌细胞生长有关的物质,与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无关,A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结构物质,B项错误;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C项正确;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说明谷氨酰胺可能用于合成癌细胞的葡萄糖载体蛋白,D项正确。 (5)根据资料二可知,癌细胞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凋亡抑制蛋白σAPs与细胞凋亡酶结合而抑制细胞凋亡。 (6)根据以上资料提出治疗癌症的两种思路: 向患者体内导入M1溶瘤病毒;破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基因;研制出抑制IPAs基因表达或抑制IAPs功能的药物,从而阻止异常细胞癌变;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摄入量)。 【点睛】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囊性纤维病。 (2)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新陈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类肤色的控制。   7.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程a指的是脱分化,过程c指的是再分化  B.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若用此技术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须将细胞培养到d阶段才行  D.生长素含量高时,有利于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 参考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过程a指的是脱分化,过程c指的是再分化,b是愈伤组织,d是胚状体,故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故,B正确;若用此技术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须将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才行,故C错误;生长素含量高时,有利于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故D正确。 【典型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explant),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需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后经生长发育形成新植株。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是控制芽和根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即这一比例高时,产生芽;这一比例低时,则形成根;相等则不分化。 【知识点】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8. 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颤藻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C.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不同 D.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 C 9. 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A.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B.磷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C.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D.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 参考答案: C 10. 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给予适当条件,放在光照下,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并测得该植物在上述光照下制造了葡萄糖30mg;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8mg。据此推断该植物在上述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强度。 A、光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强度大         B、两种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C、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强度大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B 11.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部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参考答案: A 12. 右图是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该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流动性  B.①和⑥在结构上有直接联系 C.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⑤  D.②结构只能存在于该类细胞中 参考答案: A 13. 下列有关基础实验的操作, 准确无误的是 A. 用苏丹Ⅳ染液给花生子叶染色后, 还要用70%酒精洗去浮色 B. 用碱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颜色为灰绿色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最适合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D.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的CO2产生情况 参考答案: D 用苏丹Ⅳ染液给花生子叶染色后, 还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颜色为灰绿色,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最适合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C错误;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的CO2产生情况,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若要准确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复习中,不仅要注意对教材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的掌握,对实验原理、实验流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而且还要站在全新的、应用的角度去重新分析已做过的每一个实验,从中提取出真正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每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做到触类旁通、能力迁移;(2)每个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临时装片的制作、研磨、过滤、细菌培养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