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求新联盟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 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 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氮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加入明矾,振荡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D 氧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4.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 微粒在不停运动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50mL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6.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CO2 C.O2 D.C 7.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性质决定用途 B.保护生态环境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 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燃料 ①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 ②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合理利用资源 D.注意实验安全 ①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②推广使用节水马桶 ①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②危险实验配戴防护眼镜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液体 D.放置试管 9.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遇见很多出现白色烟雾的现象。下列出现白色烟雾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B.干冰升华,形成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水加热到沸腾,产生蒸气 10.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食醋 B.胆矾 C.石灰乳 D.石油 1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中既能支持燃烧又能供给呼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2.下列食品、调味品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糯米酿甜酒 B.水果榨果汁 C.鲜奶制酸奶 D.黄豆酿酱油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2017年某市初中毕业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试题是“水的净化”,请你与小波一起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__________; (2)小波准备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时,发现装置存在一处明显错误,该错误是___ (3)小波即将把浑浊的水样过滤后,得到的水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然后小波进行了有效处理,使水样变的澄清透明。 14.根据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实验结束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中,在保鲜袋内加人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 (4)实验四中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时,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导致瓶塞被冲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请你将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措施为________。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其作用是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间是____ 。 (3)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 ;收集装置是_____.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来配制需要用的较稀的硫酸溶液。现要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cm3)的稀硫酸溶液,需要多少毫升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加水多少毫升?______________ 18.苯甲醇(化学式为C7H8O)在医疗上曾做溶剂来溶解青霉素钾盐——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由于不断有试验数据显示,苯甲醇与臂肌挛缩存在相关性,会造成患者“青蛙腿”.因此,苯甲醇作为青霉素钾盐注射溶液的方法已逐渐被淘汰。请回答: (1)一个苯甲醇分子由___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 (2)苯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苯甲醇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4)与18g水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的苯甲醇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近期,某公司员工在租住某品牌公寓数月后,查出患白血病,随后病情恶化去世的事件,引发了各界关注,矛头直指室内甲醛污染。我国现行的室内空气监管标准主要有两种,其中具有强制性的是由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规定包括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在内的Ⅰ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限量。客观而言,白血病与甲醛污染是否有直接联系,目前尚未有定论。甲醛化学式为HCHO,本身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在室温下极易挥发,但一般只有甲醛超标两到三倍以上,才能引起人们的感官察觉。不是说室内没有味道就不存在甲醛污染,单凭嗅觉来判断是不充分的。另一方面,新家的味道还包括TVOC或者苯系物的味道。所以有味道就是有甲醛污染,是错误的认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曾就民间流传去除甲醛的“土方法”做过实验:分别将一定量的剩茶叶、新鲜柚子皮、绿萝、活性炭放入甲醛超标模拟实验室。测试发现利用这些生活小物去除甲醛的确有效果,但效果微乎其微。科学家认为,避免室内甲醛超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通风。至于加速甲醛释放的方法,因为甲醛释放与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关,可利用空调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加速甲醛释放。甲醛在有氧化性物质存在的条件下,能被氧化为甲酸。甲酸进一步的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规定包括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在内的Ⅰ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限__。 (2)甲醛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 (3)新房装修,避免室内甲醛超标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____,而加速甲醛释放,可采取的措施是___。 (4)请写出甲酸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现象描述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现象描述正确,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现象描述正确,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现象描述错误,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D 【解析】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故选D。 3、D 【解析】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硬水和软水中加入明矾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能复燃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 A、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此选项正确; B、炒菜时闻到香,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此选项正确; C、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此选项错误;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缘故,此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析此类题的关键。 5、D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故A不正确; B、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将其悬挂在试管正上方,不要接触烧杯壁,以免污染滴管或试剂,故B不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不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故选D。 6、B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2X中应含有C的个数为:2,应含有O的个数为:1+2×3-3=4,应含有H的个数为:6-3×2=1.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B。 7、B 【解析】 A、①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作保护气,正确;②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不是燃料,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①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正确;②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正确,符合题意; C、①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业产量,错误;②推广使用节水马桶,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熄灭酒精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