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第二十二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0 16 0 0 反应中质量(g) m2 1.6 反应后质量(g) m1 0 15.2 6.4 A.m1的值是4.4 B.m2的值是4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8 2. “富硒茶”能补充微量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称量固体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过滤 4.下列四字短语,其原意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立竿见影 B.死灰复燃 C.刻舟求剑 D.滴水成冰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6.2014年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通常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0.1℃,熔点为5.5℃,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苯属于混合物 B.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 C.常温下可通过过滤的方法出去水中的苯 D.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7.化学实验中的很多操作与生活中的做法或习惯有相通之处,下表中的实验操作与生活习惯或做法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生活中的做法或习惯 实验操作 A 倒开水时取下热水瓶的瓶塞倒放在桌上 取用液体药品时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B 用嘴吹灭蜡烛 用嘴吹灭酒精灯 C 挤压塑料眼药水瓶让眼药水滴入眼中 挤压取液后的滴管橡胶帽让药液滴入试管中 D 超市中商品分类摆放,标签向外 实验室药品分类存放,标签向外 A.A B.B C.C D.D 8.学会整理和归纳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用途 B.元素之最 金刚石──切割玻璃 液态氧气──火箭的燃料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氢 C.人体健康 D.微粒性质 缺锌──易患骨质疏松 缺钴、铁──易得贫血病 热胀冷缩──微粒大小随温度改变 气体被压缩──微粒间有空隙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利用如图装置可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1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CaO→Ca(OH)2 B.NaNO3→Na2CO3 C.CO2→CO D.HCl→HNO3 11.明矾石()广泛用于造纸、制革、化工,四川储量丰富,其化学式为:KAl3(SO4)2(OH)x.式中x的值是(  ) A.5 B.6 C.7 D.8 12.一次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写出了四种仪器的名称,其中正确的是(  ) A.量桶 B.坩锅 C.蒸发皿 D.椎型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选择A与D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方程式)为_____; (2)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O2可选用装置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作用,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3)C装置装满水后可以收集并储存O2,需要O2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和_____。 14.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_______,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__________,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________(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___________。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编号为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在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试管口放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4)若需得到平稳的气流,可将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改为______。 (5)图F为多功能瓶,它可以收集、储存气体等功能,请回答:如果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g”或“h”,下同)端导入如果利用该装置储存甲烷,可用注水的方法将气体导出,水应从______端进。 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3)已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可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选择该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收集O2,证明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 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含有_____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 (2)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3)黄酮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黄酮素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18.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求: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2)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___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盛有蒸馏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示数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减少了16g−0g=16g,故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5.2g−0g=15.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0g=6.4g。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5.2g+6.4g−16g=5.6g,故m1的值是10g−5.6g=4.4g,错误;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16g:6.4g,当生成1.6g丁时,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应为4g,m2的值是16g−4g=12g,正确。C、甲和乙是反应物,错误。D、甲、丁间反应的质量比为5.6g:6.4g=7:8,错误。故选B。 2、D 【解析】 试题分析:“富硒茶”能补充微量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表示宏观概念的元素,而不是表示微观概念的原子或者分子等。故选D. 考点:元素的概念 3、A 【解析】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仍然是气体,所以装置内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所以水不会进入广口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 4、B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立竿见影、刻舟求剑、滴水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 【详解】 A、立竿见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死灰复燃,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该反应是:甲+丁==乙。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2g=5:1,此选项正确; 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6、D 【解析】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性质,苯有固定的组成、性质,属于纯净物,此选项错误;B、一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C、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苯是一种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此选项错误;D. 苯的沸点为80.1℃,可通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此选项正确。故选D。 7、B 【解析】 A、倒开水时取下热水瓶的瓶塞倒放在桌上,取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