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上册物理第二次月考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上册物理第二次月考 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某运动员在用冰球杆水平击打冰球的过程中保持静止状态,则该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力的个数为 A.5 B.4 C.3 D.2 2.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2 kg的垒球,以25 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大小变为35 m/s,设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0.01 s。该过程中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200 N B.500 N C.700 N D.1200 N 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研究导体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重要工具。一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的AB(曲线)所示,AC为图线在A点的切线,C点的坐标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灯泡为线性元件 B.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时,小灯泡的电阻减小 C.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 V时,小灯泡的电阻为1 Ω D.在灯泡两端的电压由2 V变化到4 V的过程中,灯泡的电阻改变了1 Ω 4.如图所示,河水流速以及渡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度大小均恒定,渡船从平直河岸边的A处开始渡河,当船头方向垂直河岸时,渡船到达正对岸岸边B处下游的C处,A、C连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60°。若要使渡船从A处开始渡河,能够沿直线到达B处,则船头方向与水流反方向的夹角θ的正切值应为 A.2 B.3 C.43 D.34 5.2022年7月27日,“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若在这六颗卫星中,甲、乙两卫星分别在同一平面内A、B两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B两轨道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r1R1+r。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 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C.该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9.某质点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直线运动,从质点开始运动计时,经时间t质点的位移为x,其 xt—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0~4 s内,质点的位移为零 D.第4 s末,质点的速度为零 10.空间中一静电场的电场强度E在x轴上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图像关于E轴对称,x轴上的A、B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一电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由A点沿x轴运动到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轴上的电场强度方向沿x轴负方向 B.A、B两点的电势相等 C.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其所受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D.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子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6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将铁架台竖直放置,铁架台的上端固定电磁铁P,在电磁铁下方固定光电门Q。 (1)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球的直径d,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d=    mm。  (2)接通电磁铁P的开关S(图甲中未画出),吸住小球;测出小球与光电门Q间的高度差为h(h≫d);断开开关S,小球由静止下落,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Q的挡光时间为t。小球通过光电门Q时的速度大小v=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为g=    。(结果均用d、h和t表示)  (3)空气阻力的影响使测得的重力加速度    。(填“偏大”或“偏小”)  12.(8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滑块A上固定有遮光条,滑块A与光电门B均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滑块A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力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A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1)本实验    (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A和遮光条的总质量的条件。  (2)实验前,先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mm。  (3)实验时,保持滑块A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与滑块A的释放点与光电门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将滑块A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读出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从滑块A被释放到滑块A通过光电门B,合力对滑块A做的功W=    ;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关系式W=    ,则动能定理得到验证。(均用F、L、M、d、t表示)  (4)小组同学根据所得实验数据,通过描点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F-1t2图像,该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垫导轨未调水平且释放滑块端较高 B.气垫导轨未调水平且定滑轮端较高 C.气垫导轨的充气泵气流太小,未将滑块完全吹离导轨 13.(10分)酒驾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其主要原因是饮酒会使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实施操作制动的时间)变长,造成制动距离(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运动的过程行驶的距离)变长。假定某汽车以大小v=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6 m/s2,该驾驶员正常的反应时间t0=0.7 s,饮酒后的反应时间t1=2 s。求: (1)驾驶员饮酒前、后驾驶该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差Δx; (2)驾驶员饮酒后驾驶该汽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t和该过程汽车运动的距离x。 14.(12分)如图所示,两正对的竖直平行金属板AB、CD的长度均为L=8 cm、板间距离d=1633 cm,P为A、C连线的中点;AB的延长线上有一点O和足够长的荧光屏bc。一质量m=3×10-6 kg、电荷量q=1×10-8 C的带正电油滴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恰好从CD板的下边缘D处射出电场。若油滴射出电场的同时,在O点固定一点电荷,同时在空间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结果油滴离开D点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并恰好垂直打到荧光屏上。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 (1)金属板两板间的电压U; (2)该点电荷的电荷量Q(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油滴从P点运动到荧光屏的时间t(结果可保留根号)。 15.(18分)一足够长的木板C静止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面上,距C的左端L=7 m处的P点放有一物块B,物块A以大小v0=6 m/s的水平初速度滑上木板的左端,如图所示。A、B(均视为质点)的质量均为m=0.5 kg,C的质量M=1.5 kg,A、B与木板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A、B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 (1)A、B碰撞前的瞬间,A的速度大小vA1; (2)最终B与P点间的距离x; (3)整个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 答案 1.B 2.D 3.C 4.A 5.B 6.C 7.D 8.BD 9.BC 10.AD 11.(1)1.650(1.649~1.651均可给分) (2分) (2)dt (1分) d22ℎt2 (2分) (3)偏小 (1分) 12.(1)不需要 (1分) (2)3.60 (2分) (3)FL (1分) Md22t2 (2分) (4)A (2分) 13.解:(1)设经分析可知Δx=v(t1-t0) (1分) 解得Δx=39 m。 (1分) (2)驾驶员饮酒后从实施操作制动到汽车停止所用的时间为 t2=va (1分) 解得t2=5 s (1分) 又t=t1+t2 (1分) 解得t=7 s (1分) 驾驶员饮酒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x1=vt1 (1分) 驾驶员饮酒后从实施操作制动到汽车停止运动的距离为 x2=v2·t2 (1分) 又x=x1+x2 (1分) 解得x=135 m。 (1分) 14.解:(1)经分析可知,油滴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油滴从P点沿直线运动到D点,由三角形相似有 mgL=qEd2 (1分) 又U=Ed (1分) 解得U=160 V。 (1分) (2)由几何关系有tan θ=d2L 解得θ=π6 (1分) 油滴射出电场后,以O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几何关系可得油滴的轨迹半径 r=dcosθ (1分) 油滴从P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a=mgcosθm (1分) 由直线运动规律有v2=2a·Lcosθ (1分) 由圆周运动的规律有kr2=mv2r (1分) 解得Q=7.6×10-9 C。 (1分) (3)由(2)得a=2033 m/s2,v=43015 m/s 油滴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1=va (1分) 油滴从D处运动到荧光屏的时间t2=(θ+π2)rv (1分) 又t=t1+t2 解得t=(1025+230π225) s。 (1分) 15.解:(1)从A滑上C到A、B碰撞前的瞬间,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aA=μg=2 m/s2 (1分) B、C整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aBC=μmgM+m=0.5 m/s2  (1分) 设从A滑上C到A、B碰撞的时间为t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结合几何关系有 v0t1-12aAt12=L+12aBCt12  (1分) 解得t1=2 s 又vA1=v0-aAt1 解得vA1=2 m/s。 (1分) (2)A、B碰撞前的瞬间,B、C的共同速度大小vBC=aBCt1=1 m/s (1分) 设A、B碰撞后的瞬间,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2与vB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A1+mvBC=mvA2+mvB2  (1分)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A12+12mvBC2=12mvA22+12mvB22  (1分) 解得vA2=1 m/s,vB2=2 m/s (1分) 此后,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C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终三者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m+M)v (1分) 解得v=1.2 m/s A、B碰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