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七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所有试题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者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9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我徜徉在宽阔的马路,悠静的小巷,不由感叹现代与古典结合得____________。 城西,古运河静静流淌,叙述着千年的人和事;城东,高速公路川流不息,奏响现代化的乐章。一东一西,像两根华丽的绸带,蜿蜒飘逸着,而小城似花团锦cù的轿子,人们抬着她向前飞跑;一东一西,又连着祖国的万水千山! 时间住久了,小城的故事和传说便像璀璨的珍珠,一串一串的被我掬起来,慢慢把玩,细细品赏。一宿湾、二仙桥、泰山(三)殿、宁国寺(四)、五条街、六公馆、七个汪、八宝亭……小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汇萃,富商巨贾云集。经过千年沉淀,名胜古迹抬头便是,美丽传说想听就有。 是啊小城宝应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多少成功与辉煌,令我们不由得久久为之动容,终身为之骄傲! (来源于网络“宝应头条”,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花团锦cù( ) 富商巨贾( ) (2)填入文中空白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成语是( )(2分) A.巧夺天工 B.流连忘返 C.闻名遐迩 D.相得益彰 (3)下列对上面语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徜徉”“璀璨”“一串”“传说”分别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名词。 B.文中画横线的词语“骄傲”是贬义词,不合语境,应改为“自豪”。 C.语段中运用了比喻、比拟、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D.选文巧用了整句,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充满激情;也不乏散句穿插其中,又使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 2.请用古诗文原句填空。(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5)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6)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8)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由实到虚,把眼前的凄苦化成未来团聚的欢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作品内容或相关常识的陈述不十分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散文诗虽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因为其本质上还属于散文。 B.奥地利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采用“总一分”结构,先总述研究动物行为时趣事多,再分述研究水鸭子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C.绘本故事《植树的牧羊人》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我”只是个旅人、过客,目睹了荒僻之地变绿洲的过程。“我”也作为一名见证人,使牧羊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 D.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围绕“新装”的特性,按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并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群丑图,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4.语文综合实践。(12分) 文学能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一起成长。下面的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讲故事:从下列的成语中,任选一个,讲一讲他们勤奋读书的故事(包含人物姓名、朝代、故事概要等;30字左右)。(4分)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凿壁借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抒心语:在班级举办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怡宝同学写出了下面阅读文学作品的心语。请你仿照他的句子,从本学期所学教材“自主阅读推荐”(《湘行散记》除外)的另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仿写一句。(4分) 恰宝: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如品一杯茶,茶香满口,回味悠长。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栏目:聚焦《青年文摘》《最美文》中你最喜欢的栏目,总结栏目名的特点和规律,为班刊设想两个栏目(不超过4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青年文摘》栏目示例:心海浪花、青春风铃、文苑漫步、往事回眸、流金岁月等。 《最美文》栏目示例:最情时、浮生记、静夜思、云水谣、半生素衣、雕刻时光等。 (4)改标语:某校组织教师节表彰大会,为营造节日氛围,在会标的下面投影出了一则标语:三尺讲台染白青春鬓,丹心一片铸就栋梁材。怡宝同学看到后,认为若考虑到对仗工整,建议把下句的两个词语调一下位置。你能说出他的想法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名著阅读(11分) 怡宝同学在名著阅读的实践与思考中,学会了阅读整本书的多种方法,示例如下。 【选文A】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棵松树。 ——第二回《悟彻善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选文B】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根。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鸭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过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选文C】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5.阅读整本书,怡宝同学首先推荐了“比读法”,请根据以上语段完成下表:(4分) 选文 变化 变化的原因 “我”的发现 A 松树 众人央求他表演学习变化之法的成果。 ③写孙悟空__________(心理)变化之法,恰被祖师撞见,后被逐出洞。情节推进自然,合情合理。(1分) B 土地庙 ②(1分)__________ 作者想象奇特,源于生活经验,合乎情理。 C ①(1分)__________ 孙悟空被罗刹女关在洞外,想要飞进洞找机会借芭蕉扇。 ④这里的罗刹渴极和__________的细节描写,使行者能“到他肚腹之内”的情节显得更加合情合理。(1分) 6.阅读整本书,怡宝同学还发现可以运用“批注法”揣摩语言文字。请你给选文B中的画线句做批注,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整本书,除了以上这些“精读”的方法,怡宝同学又发现可以通过“归类法”,进行“跳读”。 (1)选文C中,写的是悟空通过“变化”而钻入妖怪肚子里,从而成功降服妖怪的故事。请再举一则类似的例子(要包含悟空变为什么、妖怪名、情节概述等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写到哪两位对他有深刻影响的老师?这两位老师分别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阅读(6分) 夜雪① (唐)白居易 已讶②衾③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④,时闻折竹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冬。诗人当时45岁,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讶:惊讶。③衾(qīn):被子。④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8.(1)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全部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别具一格,韵味悠长。(2分) (2)结合全诗内容,品析最后一句中的“折竹声”的丰富意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不交一言 王子献出都,尚在渚①下。旧闻柜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柜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②为作三调③。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渚:水中小洲。②胡床:一种坐具,因产自西域,故称胡床。③三调:反复演奏。三,虚数,言其多。调,与下文“弄”同义,演奏。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旧闻桓子野善吹笛 闻:(______________)(2)便上车去 去:(______________) 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