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彩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彩云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0.8m B.篮球的直径约为300cm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一块水果糖的质量约为0.3kg 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B.凹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鱼缸中的“鱼” B. 江面上的“倒影” C. 阳光下“影子” D. 雨后的“彩虹”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的振幅相同,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也相同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的原理进行鱼群探测的 5.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是(  ) A. B. C. D.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路程之比是3∶2,运动的时间之比是2∶1,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3∶1 B.1∶3 C.4∶3 D.3∶4 7.如图所示表示一个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在这一次实验中(  ) A.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C.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D.所成的是虚像 8.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二、填空题 9.小红能清楚地分辨出提琴和小号的声音,原因是提琴声和小号声的______不同。音乐会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______高;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而光速比声速快得多,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__。 10.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但选择其所在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可见运动和静止是_____。 11.在彩云中学质量检测的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声音是声带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传入考生的耳朵的。声波的范围很宽,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之为______,低于20Hz的声音称之为______。减弱噪声的有三种方法,公路两旁安一装隔音墙、植树属于在______减弱噪声。 12.习大大乘坐的国产“红旗牌”轿车1min内匀速通过的距离是300m,小轿车的速度为______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 13.一只小鸟在离湖面10m上方飞行,则小鸟在湖中的倒影离小鸟______m,小鸟向高空以4m/s飞行2s后时,小鸟在湖中的倒影离小鸟______m。 14.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______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______颜色的字。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光的______现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5.用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分别是:26.85cm、26.84cm、26.55cm、26.83cm,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结果,该物体的长度约为______。 16.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人可配戴___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17.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 三、作图题 18.请在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 19.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20.小彤同学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___(选填 “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怎么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6)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1.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实验中,光屏应____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2)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在该实验中,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王柯和周宏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45 cm位置时,移动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4)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填选项序号)。 A.只看到上半部分       B.只看到下半部分        C.看到完整的像,但亮度减弱 五、计算题 23.“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京台高铁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级高铁主干线,北起北京,途经合肥等地,至台北。已经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是其中的一段路线,一列长200m的动车与07:56从合肥西站发车,上午11:56到达杭州站,若全程为720km。 (1)则该列动车从合肥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途中以这个速度匀速经过一长度为1000m的山洞,则这列动车完全通过山洞的时间是多少? 24.某同学在汽船上对一座高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若汽船静止不动,他喊话时离高崖多远? (2)若汽船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方向航行,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又有多远? 25.公共汽车从甲站经过乙站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120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用2min。在乙站停车1min后再以12m/s的速度匀速开往丙站,又经过3min到达丙站。求: (1)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乙、丙两站相距多少? (3)汽车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D 6.D 7.B 8.B 9.     音色     音调     340m/s     3×108m/s 10.     运动的     静止的     相对的 11.     振动     空气     超声波     次声波     传播过程中 12.     5     小轿车在1s内通过的距离是5m 13.     20     36 14.     红     黑     色散     绿 15.     26.55cm     26.84cm 16.     凹     发散 17.1.60 18. 19. 20.     薄     位置     相同     未点燃     确实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放置     等于     不变     虚     B 21.     垂直     漫     不能     在     可逆的 22.     10.0     放大     投影仪     不能     C 23.(1);(2)24s 24.(1)850m;(2)825m 25.(1)10m/s;(2)2160m;(3)9.3m/s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