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土壤污染水气环境协同治理项目背景

举报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土壤污染水气环境协同治理项目背景 一、 土壤污染的特点 从全国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复合型污染相对较少,有机污染次之,主要为无机污染。从土壤污染的特点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点。 (一)隐蔽性及滞后性 与水污染、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周期性长,更具隐蔽性,且往往需要对一些代表性土样系统分析、检测,方可判断其污染物及污染程度,并作出相应的污染状况分析,因此,时间上具有相当的滞后性。 (二)积累性及复杂性 土壤污染物多样,既有有机污染物,也有无机污染物,还有生物型污染物和放射型污染物,且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稀释、迁移及扩散难度更大,更易在土壤介质中慢慢累积。 (三)难降解及不均匀 由于土壤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污染物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稀释、扩散难度较大,一旦污染物排入至土壤中,各种污染物便会在土壤中慢慢累积,导致土壤污染呈现出较大的不均匀性。尤其是重金属等元素,对土壤污染具有不可完全逆转,即便是有机污染物,也会需要很长时间才可降解,使得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较大难度。 二、 土壤污染的应对措施 土壤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这些都为新时代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土壤污染治理现状,应立足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地举措,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一)加大土壤污染治理监督力度 生态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贯彻土十条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土壤污染治理现状,做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尤其是要督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严格落实土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大土壤污染惩处力度,确保土十条得到严格落实。 (二)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状况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要积极倡导绿色种养理念,在粮食主产区、蔬果主产地和畜禽水产养殖区,鼓励使用绿色、有机肥料,严控高残留、高毒农药。做好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建立产品追溯系统。积极推进一控两减,切实从源头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健全绿色产品认证。 (三)不断增强土壤污染风险管理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农业耕地土壤保护,尤其是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严禁实施造成土壤污染建设项目。注重利用化学修复法、物理修复法、生物修复法等,做好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实现土壤资源的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工矿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做好辖区内的废弃矿山、煤矸石堆放区等生态修复,强化废弃矿山综合整治,也要做好有色金属等矿山开采废物排查,因地制宜地做好矿区污染土壤及酸性废水治理。 (四)健全土壤污染治理体系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十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颁布具体的实施细则,健全土壤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健全区域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及修复案例体系,为其他项目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方案评审提供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探索扩大土壤污染治理资金来源渠道,既要加大修复投入力度,也要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市场活力。此外,还要加大土壤污染治理知识宣传,提升市民环境意识,自觉投入,积极参与土壤污染治理。 从全国土壤污染环境状况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壤污染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复合型污染相对较少,但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也影响了农业生产及市民身体健康。土壤污染的防治应立足其自身特点,综合施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引入化学、物理、生物等先进修复技术,加强环境普法宣传,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 三、 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来,攀枝花市认真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全面完成省上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考核目标任务。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摸清了全市土壤污染状况底数和风险状况,构建了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底数逐渐摸清,全面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掌握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潜在环境风险情况。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不断强化,重点企业与园区土壤环境管控不断加强,定期更新并向社会公开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推进攀枝花市创新开发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预警体系建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不断强化,印发实施了《攀枝花市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重金属全口径清单和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问题清单,完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调查和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超额完成十三五重金属减排任务。工业固体废物堆场整治不断强化,核查固废堆存场所48座,完成涉环境问题固废堆存场所整治3座。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不断加强,完成419家次危险废物经营和产生单位考核,完成化工医药行业和危险化学品领域企业环境隐患排查39家。完成1.19吨涉疫情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3.5%。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强,回收体系逐步完善。完成4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 农用地分类管理和风险管控扎实推进,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扎实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稳步推进,安全利用面积达40653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39000亩目标任务。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稳步推进,制定了《攀枝花市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完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5300亩。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有序推进,完成5711亩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5550亩目标任务。 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不断加强。印发《关于转发〈关于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推进全市各县(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污染源普查等工作,建立了全市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单。成立了市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不断加强污染地块的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污染地块环境风险得到严格管控。 部门责任落实和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成立攀枝花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和攀枝花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环境信息公开不断加强,每年公开发布全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土壤污染宣传教育全面开展,通过电视台、微信、微博、门户网站以及线下培训等多种渠道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宣传教育。 四、 土壤污染防治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进一步梳理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重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切断污染物进入土壤途径。严格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要求,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 分区管控,突出重点,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以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完善土壤污染风险分区管控体系,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因地制宜,推进修复,依据城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用途规划,适时推进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探索建立适合本地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严格落实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措施,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底线。 科技支撑,提升能力,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的监测、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污染治理科学化、智慧化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加快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五、 土壤污染的表现形式 (一)基本类型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二)无机污染 1、工业污水 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 2、酸雨 工业排放的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烟囱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至3公里范围的点状污染。 3、尾气排放 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 4、堆积物 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5、农业污染 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三)有机污染 土壤的污染,一般是通过大气与水污染的转化而产生,它们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叠和交叉进行,属于点污染的一类。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 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有汞、铬、铅、铜、锌等重金属和砷、硒等非金属;有机物主要有酚、有机农药、油类、苯并芘类和洗涤剂类等。以上这些化学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带进土壤并积累起来的。 1、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例如冶炼、电镀、燃料、汞化物等工业废水能引起镉、汞、铬、铜等重金属污染;石油化工、肥料、农药等工业废水会引起酚、三氯乙醛、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 2、废气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工业中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污染面大,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雾气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铬、铅、铜、镉等重金属,对附近的土壤造成污染;生产磷肥、氟化物的工厂会对附近的土壤造成粉尘污染和氟污染。 3、化肥 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 4、农药 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喷施于作物体上的农药(粉剂、水剂、乳液等),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气外,约有一半左右散落于农田,这一部分农药与直接施用于田间的农药(如拌种消毒剂、地下害虫熏蒸剂和杀虫剂等)构成农田土壤中农药的基本来源。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 5、固体污染 工业废物和城市垃圾是土壤的固体污染物。例如,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作为大棚、地膜覆盖物被广泛使用,如果管理、回收不善,大量残膜碎片散落田间,会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