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2年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2.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物态变化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皮肤上擦酒精后变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从皮肤吸热所致 D.出汗时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由于电风扇吹出的风降低了室温 3.如图表示小明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像的光路,则其眼球特点及应采取的矫正措施是 A.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用凸透镜矫正 B.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用凹透镜矫正 C.是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用凸透镜矫正 D.是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用凹透镜矫正 4.下列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 C.夏天扇扇子觉得很凉快 D.吃冰棒可以解热 5.下列体育运动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打羽毛球时握紧球拍 C.对赛车的轴承添加润滑油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图中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 ) A. B. C. D. 8.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则()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D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之间关系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20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当物体从=12cm移动到=24cm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0.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1.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露珠凝结 C.深秋树枝凝霜 D.严冬雪花纷飞 12.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B.水面“折”枝 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斑马倒影 二、填空题 13.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5°,此时入射角为____度;反射角为_____度;我们能从教室的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是因为光经过黑板的粉笔字发生了____反射的缘故。 14.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入射光线一定是______,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 15.寒冷的冬天,常常会发现教室的窗玻璃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形成冰花,这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此过程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对着窗户玻璃哈气,玻璃表面会变模糊,原因是_____。 16.现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冰箱已作为生活用品,进入千家万户,小明发现用久的冰箱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现象;他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外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___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 17.(8分)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他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他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并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cm 50 40 30 24 21.4 像距/cm 21.4 24 30 40 50 像的变化 逐渐变大 (3)由图表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4)第2次实验在光屏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应用了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8.(8分)小明和小华通过实验测量一个实心小石球的密度: (1)图甲是小明正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指出他在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在测量石球质量时在右盘中依次添加1个20g和1个10g的砝码后,指针偏至图乙所示位置,接下来正确操作应是_____;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取下20g砝码,换上5g砝码 C.取下10g砝码,换上5g砝码 D.再往右盘加5g砝码 (3)完成上一步骤后,小明将游码移至图丙位置,使天平平衡;再把石球浸没在装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至图丁所示位置,则测得石球密度为_____g/cm3。由于石球吸入部分水,所测得的密度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球的真实密度; (4)实验中小华不小心把量筒摔破了,一时找不到新的量筒,于是老师又给小华一个烧杯,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并测出石球的密度(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球的质量为m1;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并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③将石球轻放入烧杯内,记下此时水面到达的位置并做好标记; ④取出石球,加水到标记处,称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3; ⑤由此得石球体积表达式为_____,石球密度表达式为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实验时将石球拿出水时,表面带有少量水,则对实验结果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19.(8分)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石块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刻度线后,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若使天平平衡,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小石块质量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天平下方为标尺的放大图),由此可知,被测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3)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量筒示数如图丙所示。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密度为______g/cm3; (4)如先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放到天平称出它的质量,则测得小石块的密度将偏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四、作图题 20.(8分)根据图中给出的两条光线,画出其经过透镜后的光路. (_________) 21.(8分)如图所示,水中的C点有条小鱼,空气中的B点有只小鸟,请作出站在岸上的小明(眼睛在A点)观察到鸟和鱼的光路图(空气和水的密度均匀)。 (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10分)百米跑时,计时员应该是看到发令员手中的枪冒烟就开始计时。某次百米测试时,有位计时员却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并记录运动员的成绩是12.81s,若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求: (1)枪声传播100m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这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 23.(12分)一烧杯盛某种液体,分别两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烧杯共同质量的数据m如图所示,由图求: (1)该液体密度是多少? (2)烧杯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可以减弱声波的反射.当声音遇到墙面后,被反射到不同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能达到良好的听声效果.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2、D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3)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详解】A.在运输食物的车里放干冰,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皮肤上擦酒精后,会感到凉,这是由于酒精蒸发时,从皮肤吸收了热量的缘故,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由图知道,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的是近视眼。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佩戴凹透镜,所以,此人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故B正确。 4、A 【详解】A.烧开水的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A正确; B.深秋的早晨草上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B错误; C.夏天扇扇子觉得凉快,是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蒸发,C错误; D.冰棒由固体变为液体,属于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可以解热,D错误. 5、C 【详解】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不符合题意; B.打羽毛球时握紧球拍,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不合题意; C.对赛车的轴承添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使接触面脱离,属于减小摩擦,符合题意; D。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往手上涂抹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6、C 【详解】A.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故A错误; B.汽车上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若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则计时会推迟,使得测量的时间偏短,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 根据图示可知,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 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只有选项C正确. 9、D 【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凸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