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名校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浓度为 70 %酒精的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 B.1.4m C.0.6m D.2.6m 3.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4.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向Q方向、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3米 C.甲、乙相遇时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0米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均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利用下列电路图能够测出待测电阻Rx阻值的是 A. B. C. D. 6.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动,在河面上的A、B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动,两条船运动状态是(  )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B船可能是静止的 8.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处冒出“白气” B.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C.由于温室效应,北极冰山慢慢消融 D.利用干冰制造“烟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9.用刻度尺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结果分别是2.68cm、2.69cm、2.66cm、2.67cm,则物体的长度为( ) A.2.675cm B.2.68cm C.2.6750cm D.2.680cm 10.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右盘已放入了砝码,游码也移动到了某一位置,这时发现指针向分度标尺中央刻线右侧偏离少许,此时应(  ) A.将右盘中的某只砝码换小一些 B.将游码向左移少许 C.将游码向右移少许 D.旋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少许 11.若四次测量一本书宽度记录为12.48cm、12.36cm、12.34cm、12.38cm,则这本书的平均宽度为(  ) A.12.38cm B.12.39cm C.12.36cm D.12.37cm 12.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13.物理老师在实验室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糖水,发现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如图所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和解释,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 A.玻璃缸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B.光在混合液体中的传播路径不是直线 C.白糖水的密度不均匀,越深密度越大 D.激光笔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发生了色散 14.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5.在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 B.车轮上安装防滑链 C.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 D.轮胎上制有花纹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倒车雷达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Hz,则它翅膀每秒振动15次 D.在医院里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7.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B.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6s D.某中学生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2℃ 18.如图是某景区的观光电梯带着游客上升,电梯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B.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中的游客是静止的 C.若以电梯为参照物,电梯里的游客是静止的 D.若以电梯中的游客为参照物,电梯是运动的 19.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A.要节约用电 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20.如图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丙 21.在地铁站候车时,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以免产生危险,这主要是因为列车高速经过时,列车与人之间的 A.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B.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增大 D.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22.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23.小明站在岸上看水里的鱼,关于他看到的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比鱼的实际位置低的像 B.是鱼的虚像 C.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D.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4.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 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25.汽油机是由四个冲程不断循环而工作的,图中表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 B. C. D. 26.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湿布擦正在发光的白炽电灯或日光灯 B.人体跟火线接触,一定会发生触电事故 C.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盒或空气开关 D.更换灯泡时可以不断开控制灯泡的开关 27.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28.小明用水平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使之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子不受摩擦力 B.小明的推力等于桌子受到的重力 C.推力大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D.推力等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 29.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30.小冰用手电筒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它比光滑地面上的光斑亮得多,关于此现象以下观点较合理的是(  ) A.地面没有反射手电筒的光 B.地面把手电筒的光全部反射了 C.从各个方向均可看到墙上的亮斑 D.只有在小冰的位置能看到墙上的亮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的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 m乙(该题两空均选填“<”“=”或“>”)。 32.下列的三种光现象,请填上它们的名称:甲是光的______现象、乙是光的______现象、丙是光的______现象。 33.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mm,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34.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图可判断:入射光线是________,折射角等于________度。 35.测量是一种_______比较,小明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9.53cm,其中估计值是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 36.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会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反映了声音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_____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37.某钢制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用去一部分后,瓶中氧气的质量将______,体积将______,密度将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8.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39.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冰的密度。小丽利用冰的密度(已知冰的密度为),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密度:选取一块平整地面上的积雪,测量出雪的厚度为,然后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测量出脚印的深度为,她由此估算出积雪密度为 _____。 40.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传播,与平面镜成60°角的一束光被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角是________,与凸透镜主轴平行的一束光通过凸透镜后要会聚在凸透镜的_________处。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l)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的两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