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化学高二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B.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C.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2、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35Cl与37Cl B.与 C.与CH3(CH2)2CH3 D.与 3、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中,错误的操作是 A.要进行恒重操作 B.在空气中冷却后再称量 C.加热后不能趁热称量 D.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要慢慢加热至晶体全部变成白色粉末 4、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4 g P4含有P—P键的个数为4NA B.12 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1.5NA C.12 g金刚石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4NA D.60gSiO2中含Si—O键的个数为2NA 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被氧化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6、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Cbxay中,当a、b、x、y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不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丙氨酸 B.苹果酸 C.葡萄糖 D.甘油醛 7、下列有关金属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酸性环境下,钢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 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C.钢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 D.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性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8、联氨(N2H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2O2(g)+N2(g)=N2O4(l) ΔH1 ②N2(g)+2H2(g)=N2H4(l) ΔH2 ③O2(g)+2H2(g)=2H2O(g) 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048.9 kJ·mol−1 A.O2(g)+2H2(g)=2H2O(l) ΔH5,ΔH5>ΔH3 B.ΔH4=2ΔH3﹣2ΔH2﹣ΔH1 C.1 mol O2(g)和2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 mol H2O(g) D.联氨和N2O4作火箭推进剂的原因之一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B.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C.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10、向pH=4的CH3COOH稀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下列微粒的浓度变小的是( ) A.CH3COOH B.CH3COO- C.H+ D.OH- 11、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4.54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7.42GW,图1为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图2为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N型半导体为正极,P型半导体为负极 B.图2溶液中电子流向:从B极流向A极 C.X2为氧气 D.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N2↑+6H2O 12、常温下,加水稀释0.1 mol·L-1Na2CO3溶液,下图中的纵坐标可以表示( ) A.溶液中阴离子数 B.溶液中Na+的离子数 C.溶液的pH D.溶液中c(HCO3-) 13、恒温恒容下,3O22O3 △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 减小 B.充入 N2,平衡逆向移动 C.增加 O3 的用量,O3 的含量增大 D.O2 比 O3 稳定 14、298 K时,AgSCN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298 K时,Ksp(AgSCN)=1.0×10-12 B.欲使溶液由c点移到d点,可滴入少量KSCN浓溶液 C.向a点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O3、KSCN固体后,可能使a点移动到c点 D.b点溶液蒸发部分水后恢复至室温可移动到c点 15、25 ℃时,用0.1 mol/L的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的NaOH溶液,当滴加V mL 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Ka= B.V= C.Ka= D.Ka= 16、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 B.煤的液化 C.石油分馏 D.石油裂化 17、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排布 B.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D.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5 mol氢气,可证明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羟基 18、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产物的烷烃是( )A.CH3CH2CH2CH3 B. C. D. 19、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烧碱属于碱类 B.纯碱属于盐类 C.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漂白粉属于混合物 20、300 mL恒容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A.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25 ℃时,反应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1,则此时v正”“<”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N2 B.H2S C.COS D.CO225℃,在0.10mol·L-1H2S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NaOH固体以调节溶液pH,溶液pH与c(S2-) 关系如右图(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H2S的挥发)。 ①pH=13时,溶液中的c( H2S ) + c( HS- )=_____mol·L-1。 ②某溶液含0.020 mol·L-1Mn2+、0.10 mol·L-1H2S,当溶液pH=______时,Mn2+开始沉淀。[已知:Ksp(MnS)=2.8×10-13 ] 24、(12分)下表中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其中上边界并未用实线标出。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周期表中基态G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区;Fe与CO易形成配合物Fe(CO)5,在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已知:原子数目和电子总数(或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与CO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在CH4、CO、CH3OH中,碳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根据VSEPR模型预测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B、C、D、E原子相互化合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写2种)。 25、(12分)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过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B 取未知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并通过蓝色钴玻璃观看 焰色呈紫色 说明该溶液含K+,不含Na+ C 高温加热炭粉和Fe2O3的混合物 产物能被磁铁吸引 产物中一定含有Fe D 向KBrO3溶液中加入氯水 溶液变橙色 氧化性:Cl2>Br2 A.A B.B C.C D.D 26、(10分)为探究FeCl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和离子反应,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50 mL 1.0 mol·L−1的FeCl3溶液,测其pH约为0.7,即c(H+) = 0.2 mol·L−1。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方案中,能使FeCl3溶液pH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加水稀释 b. 加入FeCl3固体 c.滴加浓KSCN溶液 d. 加入NaHCO3固体小组同学利用上述FeCl3溶液探究其与足量锌粉的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操作 现象 向反应瓶中加入6.5 g锌粉,然后加入50 mL 1.0 mol·L−1的FeC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