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石碣丽江学校2023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二次函数化为的形式,下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2.如图直线y=mx与双曲线y=交于点A、B,过A作AM⊥x轴于M点,连接BM,若S△AMB=2,则k的值是(  ) A.1 B.2 C.3 D.4 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边OA在x轴上,OC在y轴上,如果矩形OA'B'C'与矩形OABC关于点O位似,且矩形OA'B'C'的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那么点B'的坐标是(  ) A.(3,2) B.(-2,-3) C.(2,3)或(-2,-3) D.(3,2)或(-3,-2) 4.已知x=1是方程x2+px+1=0的一个实数根,则p的值是(  ) A.0 B.1 C.2 D.﹣2 5.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 A. B. C. D. 6.数据3,1,x,4,5,2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是(  ) A.2 B.3 C.4 D.5 7.如图,P是等腰直角△ABC外一点,把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使点P′在△ABC内,已知∠AP′B=135°,若连接P′C,P′A:P′C=1:4,则P′A:P′B=(  ) A.1:4 B.1:5 C.2: D.1: 8.下列选项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B. C. D. 9.将二次函数y=5x2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为(  ) A.y=5(x+2)2+3 B.y=5(x﹣2)2+3 C.y=5(x+2)2﹣3 D.y=5(x﹣2)2﹣3 10.已点A(﹣1,y1),B(2,y2)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并且y1<y2,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  ) A.k>0 B.k>1 C.k<1 D.k≠1 11.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30个“上”字需用多少枚棋子( ) A.122 B.120 C.118 D.116 12.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两点,且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4,则△OAB的面积是(  ) A.4 B.3 C.2 D.1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若,则 _______. 14.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OC交⊙O于点D,若∠C=40°,OA=9,则的长为 .(结果保留π) 15.如图,在中,,,,点是上的任意一点,作于点,于点,连结,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6.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4,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Q,点D是AC边的中点,连接DQ,则DQ的最小值是_____. 17.如图,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4,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4,则tan∠DCG的值为_____. 18.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 10 次射击的平均成绩都是 7 环,其中甲的成绩的方差为 1.2,乙的成绩的方差为 3.9,由此可知_____的成绩更稳定.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如图,已知线段与点,若在线段上存在点,满足,则称点为线段的“限距点”.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 ①在中,是线段的“限距点”的是 ; ②点是直线上一点,若点是线段的“限距点”,请求出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若线段上存在线段的“限距点”,请求出的取值范围. 20.(8分)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边选点B和C,使AB⊥BC,然后,再选点E,使E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120米,DC=60米,EC=50米,求两岸间的大致距离AB. 21.(8分)解不等式组,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求出此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 22.(10分)综合与实践: 操作与发现: 如图,已知A,B两点在直线CD的同一侧,线段AE,BF均是直线CD的垂线段,且BF在AE的右边,AE=2BF,将BF沿直线CD向右平移,在平移过程中,始终保持∠ABP=90°不变,BP边与直线CD相交于点P,点G是AE的中点,连接BG. 探索与证明:求证: (1)四边形EFBG是矩形; (2)△ABG∽△PBF. 23.(10分)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3个标有1,2,3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李强从布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x,然后放回袋中搅匀,王芳再从袋中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y,这样确定了点M的坐标(x,y). (1)用列表或画树状图(只选其中一种)的方法表示出点M所有可能的坐标; (2)求点M(x,y)在函数y=x2图象上的概率. 24.(10分)为倡导“低碳生活”,常选择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如图1所示是一辆自行车的实物图.车架档AC与CD的长分别为45cm,60cm,且它们互相垂直,座杆CE的长为10cm,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AB=75°,如图1. (1)求车架档AD的长; (1)求车座点E到车架档AB的距离. (结果精确到1 cm.参考数据: sin75°="0.966," cos75°=0.159,tan75°=3.731) 25.(12分)(1)解方程: (2)如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求弧的长. 26.已知如下图1和图2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个单位. (1)将图1中的格点,按照的规律变换得到,请你在图1中画出. (2)在图2中画出一个与格点相似但相似比不等于1的格点. (说明:顶点都在网格线交点处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B 【解析】试题分析: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m,依题意有:(x﹣1)(x﹣2)=18,故选C.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2、B 【解析】此题可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得到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再由S△ABM=1S△AOM并结合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k的值. 【详解】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得:OA=OB,则S△ABM=1S△AOM=1,S△AOM=|k|=1, 则k=±1.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位于一三象限,k>0,所以k=1.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中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引x轴、y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是经常考查的一个知识点. 3、D 【分析】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位似比,进而得出对应点的坐标. 【详解】解:∵矩形OA′B′C′的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 ∴两矩形面积的相似比为:1:2, ∵B的坐标是(6,4), ∴点B′的坐标是:(3,2)或(−3,−2).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变换的性质,得出位似图形对应点坐标性质是解题关键. 4、D 【分析】把x=1代入x2+px+1=0,即可求得p的值. 【详解】把x=1代入把x=1代入x2+px+1=0,得 1+p+1=0, ∴p=-2.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定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得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C 【解析】分析: 根据“俯视图”的定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由几何体的形状可知,俯视图有3列,从左往右小正方形的个数是1,1,1. 故选B. 点睛:弄清“俯视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6、B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出平均数,根据众数的确定方法判断出众数可能值,最后根据众数和平均数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根据题意得,数据3,1,x,4,5,2的平均数为(3+1+x+4+5+2)÷6=(15+x)÷6=2+, 数据3,1,x,4,5,2的众数为1或2或3或4或5, ∴x=1或2或3或4或5, ∵数据3,1,x,4,5,2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 ∴2+=1或2或3或4或5, ∴x=﹣9或﹣3或3或9或15, ∴x=3,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众数的确定方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7、C 【分析】连接AP,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P=∠CBP′,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P和△CBP′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P=CP′,连接PP′,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求出∠AP′P是直角,再利用勾股定理用AP′表示出PP′,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直角边的倍,代入整理即可得解. 【详解】解:如图,连接AP, ∵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BP′, ∴BP=BP′,∠ABP+∠ABP′=90°, 又∵△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C,∠CBP′+∠ABP′=90°, ∴∠ABP=∠CBP′, 在△ABP和△CBP′中, ∵, ∴△ABP≌△CBP′(SAS), ∴AP=P′C, ∵P′A:P′C=1:4, ∴AP=4P′A, 连接PP′,则△P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P′P=45°,PP′=PB, ∵∠AP′B=135°, ∴∠AP′P=135°﹣45°=90°, ∴△APP′是直角三角形, 设P′A=x,则AP=4x, ∴PP'=, ∴P'B=PB=, ∴P′A:P′B=2:,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的解本题的关键. 8、C 【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其中为常数,,我们就叫y是x的反比例函数”判定即可. 【详解】A、x的指数是,不符定义 B、x的指数是1,y与x是成正比例的,不符定义 C、可改写成,符合定义 D、当是,函数为,是常数函数,不符定义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9、D 【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二次函数y=5x2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5(x﹣2)2, 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二次函数y=5(x﹣2)2的图象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5(x﹣2)2﹣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变换,熟知函数图象几何变换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B 【分析】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点A(﹣1,y1),B(1.y1)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并且y1<y1, ∴k﹣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