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静海县王口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天津静海县王口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可由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造成的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必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通过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而不能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变异 参考答案: B 2. 下列能判断具有显、隐性性状的杂交组合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矮茎×矮茎→矮茎 C.高茎×矮茎→高茎、矮茎                    D.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参考答案: D 3. 肉毒杆菌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只要有0.01 mg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使人致死。肉毒杆菌毒素分子的作用机理是(    ) A.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因缺氧而窒息而死 B.阻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使人因缺氧引起肌肉麻痹 C.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D.抑制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心肌细胞无力收缩,阻碍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 C 4.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水体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青岛奥帆赛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经多方努力被及时处理而保证奥运比赛的正常进行。太湖“蓝藻事件”也曾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上述两个自然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同的 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 C.浒苔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只有浒苔细胞中具有叶绿体 D.这两种现象警示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 B 5. 下图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的关系(“+”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a分泌的激素增多对b分泌激素有促进作用 C.b分泌的激素对a、c分泌激素都有抑制作用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对AT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高能磷酸键较易断裂        B. ATP和ADP可互相转化 C. 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 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参考答案: C 7. 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合是 (  ) ①♀甲×♂乙→F1显甲性状 ②♀甲×♂乙→F1显甲性状、乙性状 ③♀乙×♂甲→F1显甲性状 ④♀乙×♂甲→F1显甲性状、乙性状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A 8. 下图是对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起反馈调节的作用 参考答案: D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参考答案: 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氧化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Na+、O2、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因此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10. 科学家利用酵母菌突变体(如图中的A~E型)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以及与分泌相关的基因,揭示了囊泡运输的过程。野生型酵母菌能正常进行分泌蛋白的分泌,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内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下图中,能表示内质网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是(     ) A.A型、B型   B.A型、C型    C.B型、E型    D.D型、E型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21~23题: 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参考答案: A 11. 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 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C. 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B. 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 C. 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D.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回顾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相关知识,梳理相关知识点,认真分析各选项即可正确作答. 解:A、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防止其他微生物混入,A正确;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因此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 C、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是用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自养型微生物要用不加有机碳源的培养基,D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3. 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参考答案: B 14.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病,不属于其致病原因的是 A.脂肪摄入过少                            B.脂蛋白合成受阻 C.肝功能不好                              D.磷脂合成受阻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生态系统 采收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 ①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 00m3 2 1 000m3 ② 淡水湖泊 鲰鱼 10 000kg 34 3 600kg ③ 山地 甘草 1 000kg 20 300kg ④ 滩涂 沙蚕 10 000kg 30 500kg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C 16. 右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X细胞是 A.B细胞                   B.效应B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参考答案: D 17. 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B.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进行生殖性克隆   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参考答案: B 18.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l—→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品种 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参考答案: D 19. 儿童在预防脊髓灰质炎时,需口服一种糖丸,这种糖丸是一种口服疫苗制剂,进入人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糖丸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特异性免疫、抗体 参考答案: B 20.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     ) A液泡逐渐变大  B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C细胞无变化      D质壁分离复原 参考答案: B 21. 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④过程发生的变化称为复性 B.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C.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DNA聚合酶,都必须能耐高温 D. 在PCR反应过程中,基因数量以2n-1增加 参考答案: A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由RNA形成单链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②是以单链DNA合成双链DNA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③④⑤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③是变性、④是复性、⑤是延伸阶段。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④过程发生的变化称为复性,A正确;①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B错误;催化②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催化⑤过程的酶是耐高温DNA聚合酶(Taq酶),催化⑤过程的DNA聚合酶耐高温,而催化②过程的DNA聚合酶不耐高温,C错误;在PCR反应过程中,基因数量以2n增加,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条件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金融危机       B.土地荒漠化        C.温室效应        D.水资源短缺 参考答案: A 23.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参考答案: B 24. 基因治疗是指:                                                    (    )    A.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恢复正常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